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十三章 惊涛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9:32
字数:1274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第七十三章惊涛1

    圣人之生,必记其瑞。着为令节,厥有旧章。

    伏闻轩帝生于寿邱,绕枢之异。夏禹诞于石纽,流贯昴之祥。莫不炳焕灵符,延长宝历,谅惟圣德。伏惟皇帝陛下禀天地之英,挺龙凤之表,开疆扩土,兴邦佑民,功耀丹青,岂可使姚墟启圣之辰?

    俯及七月之初,寔为载诞之日。盍存嘉号,式纪休辰。伏以乾云祥,万物资始,以圣继圣,谓之大明。

    臣宋齐丘、周宗等衔具表章,以贺无疆之庆,请以七月初二为圣寿节,群臣上寿……

    金陵内外,洋溢着喜气。

    正逢皇帝李璟大寿,去年又降服湖湘马氏,开疆扩土,国势正盛,臣子们觉得有必要大肆庆祝一番,夸耀一下国家的强盛,粉饰着国泰民安和天下太平。而来自各地州县的呈表明,江南各地又多了无数祥瑞。

    皇宫外,各方使臣云集,等待着被召见赐饮。

    这当,自然有一直处于金陵阴影之下的杭州钱氏的使臣,有南平高氏,成都孟氏,自然也有与金陵一同瓜分南岭以北诸州的广州刘氏的使者。广州统治者刘氏乃是大食商人后裔,那使臣自称出自“皇族”,看高鼻深目的模样也确实带有几分大食人的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交趾、占城、西南罗蕃、高丽等海外使臣,好一个万国朝贺。

    当然,来自汴梁的使臣韩奕也成了这些人当最受瞩目的对象。但是,金陵君臣不会因为他来自汴梁,而高看他一眼,反而有意冷处理。相反的,辽使却极受礼遇。

    这位汉名叫萧隆的辽使是前天抵达的,听说国老宋齐丘亲自出自郊外,亲自陪着辽使日日宴饮,好不热情,跟韩奕受到的待遇有天壤之别。

    韩奕站在庑下,远远地看着南朝朝臣、藩帅与军将分班依次入贺,听着一波又一波的歌功颂德声从金銮里传来,自辰至午,没完没了。

    “此番我等为使,南朝君臣傲慢异常,自以为是天下共主。待他日,彼等必将肉袒牵羊出城十里迎我周师”韩奕低声对扈蒙与郑宝二人说道。

    所谓肉袒牵羊,来自一个古老的典故,表示投降与臣服的意思。韩奕“居心叵测”,站在别人地盘上,一心算计着本地主人,谋划着别人的国家。可在南朝大臣看来,将他排在外邦使臣第一位觐见自家皇帝,也算是表示出足够尊重之意了。

    “外邦使臣……依次入殿……贺寿”

    皇宫外的一声悠长的唱诺,韩奕等使节依次就班,跟着导引官员后面,穿过翠柏环绕的长廊,往大殿走去。

    一股大国气象的场面立刻呈现在韩奕等人的面前。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大殿,九条合抱柱上各雕刻着一条金色蟠龙,栩栩如生,不怒自威。殿常年燃着龙涎香,宫常年采办的海外奇香就有三十五种之多,巨柱间坐满了宗亲与大臣,一片紫、绯。

    韩奕略低头着,匆匆扫了一眼丹墀之上的一个龙袍天子。

    “奉大周皇帝陛下钦命,为大唐陛下贺寿。~愿唐国陛下: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韩奕恭敬地拜道。

    “呵呵,尔主有心了。”李璟听了,眼前一亮,不禁笑了起来,大概这是他今天听到过最别具一格的祝词了。

    韩奕这才有机会抬头打量了李璟一眼,见李璟的相貌果然与他听到的一样,温尔雅,极富贵气,这种与生俱来的天子贵气,却是刘知远、郭威这些出身草莽的乱世皇帝永远也学不来的。

    “使者来我金陵,已有些日子了吧?”李璟问道。

    “回陛下,有二十一天零九个时辰了。”韩奕答道。

    “唔”李璟微微一愣,想到自己故意冷落北朝使者,也就释然了,虚指一边道,“赐座”

    “谢陛下”韩奕致谢。

    “辽国使臣觐见”

    又一声唱诺,只见萧隆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旁若无人地以草原上的礼节鞠了一躬,用有些生硬的汉话道:

    “奉我大辽陛下钦命,见过皇帝陛下”

    “辽使有礼,赐座”李璟颌道。

    萧隆走到自己席位前,斜睨了韩奕一眼,却对李璟道:“陛下,我要坐在他的上”

    众皆哗然。萧隆早在殿外,就对韩奕排在自己前面不满,他自恃金陵一向对辽国比较“恭顺”,便当众提出这一要求,故意找碴,更何况辽周本来就是誓不两立,互为死敌。

    南唐与辽相隔甚远,并不接壤,只能通过海路交通往来,更无任何过结,两者交好,本就是各取所需而已。对于南唐君臣来说,与辽人眉来眼去,也是为了威慎汴梁,引来辽援自固,意在告诫汴梁方面,小心你的背后有只恶虎时刻在盯着你,如果胆敢南犯,定会遭到辽唐南北夹击。

    不管辽国如何强大,也不管辽国如何信誓旦旦地要与金陵交好,幽州太远,汴梁太近,汴梁始终是金陵直接面对的大国。所以,金陵表面上仍本着与汴梁息兵交好之策,将韩奕排在外邦使臣的第一位,以显示江南对原的尊重,但萧隆今日这一出,让金陵君臣一时不知如何才好。

    可站在萧隆的角度,他的这一要求也似乎是天经地义。既然辽唐双方都将周国当作现实或潜在的敌人,岂有敌人成为座上宾而盟友敬陪卑位的道理?

    “我大辽东西万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地域之广,国家之强,天下哪国可比?我大辽男儿,下马即是百姓,上马即是战士,披甲者有三十万之众,天下哪国可比?”萧隆“义正辞严”地说道。

    李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陈觉、冯延巳等人也不知如何应对,还是宋齐丘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使者所言极是,如果汴梁的使者在在此处,萧使者定是本朝第一贵宾,有朋自远方才不亦悦乎?但大周国也非小国,老夫听说周军与贵国铁骑屡有交战,并且屡有获胜……”

    宋齐丘是个老狐狸,故意转移矛盾,如果让辽周再交恶,那就再好不过了。~萧隆毕竟是辽人,容不得别人揭短,闻听宋齐丘此话,立刻大怒,扬言道:

    “原汉儿国,向来不敢与我大辽勇士正面交战,奸险狡诈,侥幸获得小胜而已。我大辽也只不过派遣了小部落的兵马,精锐未出,便让原汉儿伤筋动骨举国迎战。哼,假如我大辽举国南下,以我大辽骑军之迅猛善战,十日可抵汴梁”

    君臣没有答话,都看向韩奕,看他如何说。韩奕端坐在自己的席位上,慨然笑道:

    “阁下既然是姓萧,那自然是来自后族喽?你身份尊贵,想必对贵国内情了解极多,我听说辽国猛将如云。”

    “那又如何?”萧隆挺胸问道。

    “以萧大人之见,高谟翰可敢称良将?”韩奕问道。

    萧隆哈哈大笑:

    “何止良将,高谟翰是我大辽第一元帅,掌管着我们皇帝三万皮室亲军。想当年,汉儿不服,先主以高帅为先锋,敢以三百击晋军十万之众,晋军懦弱,望风而逃”

    “萧大人若回到燕地,见了高元帅,问问他六年前宿州一战,为何仓皇北顾?”韩奕冷哼道。

    萧隆脸上有些挂不住,强说道:“就是马儿,也偶有失蹄之时。何况那是高元帅兵力太少。”

    “你既姓萧,不知可否认识萧禹珪呢?”韩奕又问道。

    广顺元年时,辽主应太原刘崇所请,派萧禹珪率军五万众战,结果一败涂地,连性命都丢了。这在辽人看来,是个奇耻大辱,因萧禹珪之死,辽主一怒之下,处死了十余个大酋泄愤。

    “我与他不太熟”萧隆觉得脸上烧。

    “哼,韩某亲自用他项上人头,祭了我的军旗”韩奕的话掷地有声。“犯我军威,虽远必诛”

    萧隆猛然一惊,仔细打量了韩奕一眼:“敢问周使姓韩吗?难道是韩王亲至于此?”

    “本使姓韩名奕,好让使者知道”韩奕猛地一拍席案。

    这一声巨响,好像晴天霹雳,让那萧隆下意识地缩头往地上一跪:

    “小使冒犯了韩王,恕罪、恕罪”

    这一幕,让金陵君臣纳闷不已。他们却不知,韩奕曾以寡敌众,令辽人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训,辽人最敬重英雄,即便他是敌人。也正是因为山西之战,辽人知道原不仅有一个渐渐老去的符王(彦卿),还有一个新崛起的年轻杀神韩王(奕),尽管韩奕未曾被封王过。韩奕之名,可止河东小儿夜啼。

    “听说草原上,最讲究以力服人,以武折人。萧使者如果不服,你我可以比划一下刀箭功夫,不死不休,如何?”韩奕再次喝道。

    “不敢、不敢”

    人的名,树的影,萧隆早已被韩奕夺了心神,哪里还有半分胆气,简直是一败涂地。

    李璟可不想让自己的寿宴变成了流血之所,连忙说道:“韩侯息怒,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李璟对韩奕刮目相看,他虽听说过韩奕在北朝的名声,认为那不过是夸大其词,但今日却亲耳从不可一世的辽使口听到,怎能不让他震惊呢?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他下意识地直呼起韩奕的爵位。

    萧隆乖乖地坐到自己的席位上,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孩。各方使臣接连入贺,但原本隆重喜气的气氛似乎不那么张扬,直到酒过三巡一番歌舞之后。

    金陵的歌舞,自然是天下一绝。身着薄纱的舞姬,施展着曼妙的身姿,载歌载舞,抒写着江南的写意与闲适,还有富贵与精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是冯卿的新作吗?”李璟问冯延巳道。

    “回陛下,这是微臣拙作,让陛下见笑了。”冯延巳道,他装作诚惶诚恐,言语间却含着一丝自得之意。

    “冯卿的词,自然是不错的。不过,这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李璟故意问道。

    “微臣词拙,不若陛下之‘小楼吹彻玉笙寒’,陛下此句,必将流传千古”冯延巳道。“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出自李璟近来的佳句,而那“吹皱一池春水”本就是冯氏得意之作,冯延巳自叹不如,这是变相拍李璟马屁。

    李璟不禁哈哈大笑声来,怡然自得。

    “父皇,儿臣有宝要献”说话的是南昌王李弘冀。

    “冀儿有何宝物要献?”李璟问道。

    “儿臣有幅画要献给父皇,请父皇御临览。”李弘冀面带希望冀之色。李璟却看向自己的第六子李从嘉:

    “嘉儿,你兄长孝顺,不知嘉儿可有宝物要献?”

    “正巧了,儿臣也有一幅画要献给父皇。”李从嘉乖巧地说道。

    “哈哈”李璟笑容可掬,“没想到朕的两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礼轻情重,若是奇玩珍宝,倒是太俗了。”

    当下,两位皇子各将自己带来的画献上,李璟命人将这两幅画摊在殿堂的空地上,供百官一同欣赏。

    大皇子李弘冀献的是一幅《万里平戎图》,将李璟描绘成一个亲冒箭矢临危不惧的马上皇帝,虽说名不符实,但勾画出李璟所自豪的开疆扩土的武功。

    六皇子李从嘉献的却是一幅《闲居图》,却将李璟描绘成了一个田家翁,看上去闲云野鹤,把酒临风,飘飘若仙。

    韩奕暗道这两幅画画旨不同,却是体现出两位皇子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兴趣所在。不过要说用心,很显然却非六皇子李从嘉莫属,因为这是出自李从嘉亲笔所绘,画技虽显生硬,但业已登堂入室了。

    “周公,卿以为如何?”李璟问周宗道。

    周宗暗道,两位皇子分别献宝,各取所好,谈不上孰优孰劣,他不可能夸奖一个贬低一个,略忖了一会儿道:

    “依老臣拙见,两位皇子所献宝图,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大皇子嘛,侧重于陛下武功赫赫,功业彪炳史册。六皇子之图,则是说陛下高雅闲适,治大国如烹小鲜,运筹帷幄……一武一,一张一驰,说的正是陛下治武功……”

    姜果然是老的辣,周宗摇头晃脑品评,立刻赢得满堂彩,就是一心要压过自己皇弟的李弘冀,也觉得周宗评判的实在太公道了。

    李璟龙心大悦,吩咐左右给自己的两位儿子各有赏赐,李弘冀得了一把宝剑,李从嘉得了自己的一套房四宝,各自欢喜。李璟仍觉意犹未尽,竟问起了韩奕:

    “听说韩侯武双全,不仅善于领兵打仗,还擅长丹青?”

    “回陛下,小使乃是粗人,不懂什么丹青。”韩奕答道。

    李璟脸上忽然含着一丝暧昧的笑意:“朕偶得一副肖像,听说这出自韩侯之手,不知是否确有此事啊?”

    宫人连忙取出薄薄一张纸交给韩奕,韩奕见这正是自己所绘周宗之女周宪肖像,惊讶于这画怎会到了李璟手?他只好承认道:

    “无聊之作,让陛下见笑了。”

    “哈哈,人不风流枉少年,韩侯正值青春年纪,爱慕妙龄女郎,也是人之常情。”李璟笑道,他要是知道韩奕所绘的是周宗之女,大概就是不会这么说了,顿了顿道,“贵主出身军伍,因众军拥戴而登基称帝,正是英雄本色。朕虽身在江南,但朕对贵主仰慕已久,只是无缘相见,今日韩侯不如贵主作上一画,让朕一观贵主雄姿如何?”

    韩奕暗忖,这李璟说的是太好听,大概是想从自己的画作看看郭威面相是否值得自己注意,遂道:

    “小使恭敬不如从命”

    “好,韩侯果然快人快语”李璟笑道。韩奕却又道:

    “陛下,小使出身军伍,以前常于行军打仗之难得偷闲,因此染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位绯衣高官为小使磨墨”

    “放肆”

    群臣纷纷低骂,暗骂韩奕想效仿李太白,既可笑又无耻,谁也不想做那磨墨者。他们宁愿相信这是韩奕推辞借口,事实上韩奕确实是这样想的。

    “陛下,臣愿为周使磨墨”

    就在群臣纷纷循声望去,只殿廊柱后面站着一个绯衣官员,蓄着一副美须,年纪不小,但却身材修长,面如冠玉,站在众臣当却有鹤立鸡群之态。

    君臣满殿一声失声,大殿之忽然弥漫着一股暧昧的情绪,甚至有人压抑着嘴角的笑意。

    韩奕没想到真有人敢主动站出来,他定眼打量此人,见他虽然身着绯衣,但所就坐的位置却不尴不尬,至少在满堂绯紫当地位不高,离皇帝太远,只是此人面相倒是让他有似曾相识之感。

    “敢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所司何职?”韩奕拱手问道。

    “不劳使者相问,韩某乃是我大唐皇帝御下小吏而已,何须通报姓名与官职。”这位也姓韩的绯衣官员朗声说道。

    韩奕吃了这一呛,心却是一惊。T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