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7:16
字数:1004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傍晚,有军士来报,李晖与符彦卿自徐州来毫州,已在城外五十里。

    韩奕连忙去将二人迎入城内。

    “钦使与符公今天怎么来我这小城?二位要是有事,只要遣人来召即可。”韩奕见他神色不定,故意问道。

    符彦卿道:“钦使要回河东复命,老夫不敢阻拦。”

    “是啊,本使离河东已有大半月了,不敢再在徐州虚度时日。故今日向符公辞行,也顺便与韩将军说几句话。”李晖道。

    已是三月下旬的光景,符彦卿见毫州境内,民生安定,田野庄稼自由生长,与别处形成鲜明对比,不禁暗暗点头。

    李晖故意拖后一步,与韩奕并骑而行,低声说道:“我三番两次请符公向我主上表,符公表面应承,却不见动静。我担心其心有异。韩将军对我主忠诚,切莫大意啊,我走后,你要当心些,以免遭人毒手,你不如……”

    李晖使了个眼色。

    “多谢使者相告,卑职谨记在心。”韩奕连忙道。他心里很不以为然,符彦卿虽然心存观望,但这些日子来,没少优待李晖,末了还遭李晖如此惦记。符彦卿要是真心存歹意,岂能只带这少量侍从,来到这毫州城内。

    符彦卿见毫州城隍修缮一新,城内百姓集聚,商贩也有不少,笑问道:“敢情韩侄要在毫州长驻了?”

    “哪里,我义勇军虽人马不多,不敢言攻,用来守城却绰绰有余。只等晋阳主上相召。”韩奕说道,“我料夏季来临,我军将北上京洛。”

    李晖在城内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便要离开毫州,韩奕命刘德准备金银细软赠给李晖。韩奕与符彦卿一起送李晖离开毫州城二十里。

    李晖还有些恋恋不舍:“将军真乃忠臣也!”

    看着李晖远去的背影,符彦卿似乎松了一口气,他笑着道:“韩侄练兵,日日不辍,韩侄真是勤勉之人,义勇军他日必成虎贲之师。我观韩侄治政,也算得上能干,这毫州荒废之城,短短一月,便见人气了。”

    “符公过誉了,小侄不过是勉力而为,百姓所需亦不过是一些仁慈罢了。”韩奕道。

    “这倒也是!”

    符彦卿一夹马腹,扬长而去。

    韩奕问刘德道:“方才李晖说我是个忠臣,你我会是忠臣吗?”

    “忠不忠,那得看皇帝了。”刘德淡定地说道,“军上当学符彦卿、高行周,任尔皇帝轮流坐,他的权势荣华却不衰,反而愈见隆重了。你看,符彦卿根本就不着急,他还在等,他不仅在等,还向我等草莽之人示好。虽说守节非有必死之果,失节者非必有荣华,但想当年,王彦章王铁枪何等骁勇,他对朱梁忠诚,与河东军夹河大战,结果……”

    “刘知远忽臣晋,忽臣辽,忽又自立。上梁不正下梁歪,将来难料。”韩奕点头道,“我等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不敢耻笑他人。刘叔经历丰富,今后应常向我谏言。”

    “军上如今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如今已有七千兵力,也不可小视,难得你又有一班英勇兄弟,甘愿受你驱使,这才是最重要的。”刘德道,“这个世道,只要手中有兵,即可做大官了。军上胸有大志,若是无职无权,空有抱负,也是镜花水月。”

    韩奕默然。

    整个三月,形势对契丹人越来越不利。

    此前,镇宁节度使耶律郎五,残虐好杀,澶州人深受其害。贼帅王琼帅其徒千余人,夜袭据南城,北渡浮桥,纵兵大掠,围郎五于牙城。契丹主闻之甚惧,始遣天平节度使李守贞、天雄节度使杜重威还镇,由是无久留河南之意。

    三月初三,刘知远派遣使者,安抚那些为避契丹杀掠而躲入山谷中自保的百姓。

    彰武节度使(治延州)周密昏庸而贪婪,将士哗变,周密退守东城。因录事参军高允权乃前节度使高万金之子,将士认为高氏世代帅延州,因而推举其为留后,占据西城。三月初六,高允权上表向刘知远归降,不久,周密弃东城也向刘知远归降。

    此前,丹州都指挥使高彦珣杀契丹所署刺史,自领州事。三月初七,高彦询以丹州降刘知远。而晋州、陕州、潞州等地早已向刘知远臣服。

    种种不利的消息,让耶律德光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泥潭,稍有不慎就有来无回,再也见不到北方的草原,加上中原渐趋暑热,他终于下达了北返的命令,于三月十七兵发大梁。其实中原暑热,只不过是他北返的借口罢了。所以,义勇军能在毫州站稳脚跟,并非是因为义勇军骁勇善战,也并非是附近州郡的辽人任命的节度、防御、刺史见死不救,而是因为毫州地处南方,辽人根本就无力搭理,辽主唯一做的就是在离汴州时,曾派高谟翰攻毫州,结果在他刚渡过黄河,就收到了高谟翰兵败的消息。

    但这些消息传到了韩奕的耳边,已经是三月末。韩奕决意北行,遣吴大用向徐州符彦卿辞行,然而符彦卿却遣长子符昭序将他请到了徐州。

    跟着符昭序,穿过正堂,又进了那个小花园。符彦卿正坐在凉亭下,他的长女符氏正服侍在旁,父女俩说着闲话。

    “小侄拜见符相公!”韩奕刚走近,便高声呼道。

    “老夫以为你不会移驾来我徐州呢!”符彦卿故意说道。

    “符公敢率百人来我毫州,小侄岂敢不效仿?”

    “听说韩侄就要北去了,莫非是老夫照顾不周,令韩侄心生去意?”符彦卿微微一笑,说道。

    “符公说笑了,符公不吝馈赠,我军上下感激涕零。”韩奕连忙道。他的目光扫视了符氏一眼,符氏微微点头,符氏前年嫁于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去年回家省亲,不料中原大乱,她便暂时滞留在家。

    “韩将军客气了,妾听闻义勇军军法严明,军士买卖公道,童叟无欺,又与民约法,恢复百业,征剿流寇,安定一方,毫州百姓无不称赞。”符氏浅笑道。

    “李夫人谬赞了,百姓是衣食父母,不敢侵扰。否则,我等将士与契丹人何异?”韩奕欠身说道。

    “韩侄这次北去,不知意欲何为啊?”符彦卿问道。

    “辽主北返,京、洛空虚,小侄料河东主上必会率军南下,主持大局。故小侄欲率军北迎。”韩奕回道。

    符彦卿微露一些忧虑:“老夫欲向河东上表,韩侄以为如何啊?”

    符彦卿打的好算盘,因为在辽人势力未退走的情况下,他对刘知远没有足够的信心,既不想在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上表称臣,以免将来惹火烧身,却又想通过韩奕表达自己至少对河东称帝不存在反对的心思——万一刘知远要是真能成事,自己也好理直气壮地去觐见新君。符彦卿眼见着局势越来越明朗,观望心态也宣告结束了。

    韩奕心中暗笑,口中却道:“符公素为元老大将,小侄料主上必会龙颜大悦。小侄正想遣人上表,敦请主上早日率军自太原南下,今听闻符公有此美意,待小侄回营,一定撰表向吾主奏明此事。”

    “韩侄何必如此麻烦。”符彦卿笑道,不管韩奕愿不愿意,向下人命道,“速去将文房四宝取来!”

    韩奕暗中腹诽,这符彦卿还担心自己说话不算话,或者怕自己忘了,竟让自己当场撰表。他顺着符彦卿的意思说道:“这样也好,小侄写好后,就麻烦符公遣人将两表递送河东。”

    说话间,纸、墨、笔、砚已经送了过来,符氏亲自为他磨墨。韩奕略思考了一下,握着羊毫,洋洋洒洒地写了几页蝇头小字,免不了要为符彦卿说几句好话。

    符氏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奏章,见他的行书字字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她惊讶地说道:“妾未想到,韩将军这一手墨宝,真是不错,虽承魏晋前人风韵,但也自成一家。”

    韩奕浏览了一遍自己的大作,却摇头道:“美倒是美,可惜太美了!”

    “将军何出此言?”符氏睁着一双美妙的丹凤眼。

    “在下之字虽秀逸,但阳刚不足,略有浮躁之气,徒具形式罢了。家师常言,在下若是到了五十岁之时,在书法上方有所成就。”韩奕道,“想必那时,正如符公面对千军万马一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气定神闲!这练字也是如此,只有人生练达岁久之时,心智成熟,不为外物所动,能气定神闲,方算臻大成。”

    符彦卿微微一笑,他对这话题不感丝毫兴趣,捡起奏章看了一遍。

    “将军真了不起,竟有这般见识。”符氏却称赞道,“不知令师是哪位高人?”

    “家师不过闲散野人,名讳赵孟頫,向不为世人所知。”韩奕搪塞道,“赵师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楷法深得《洛神赋》笔意,集魏晋、唐名家之大成。家师闲云野鹤,已经不告而别青州,只可惜在下仅能学其形式罢了。”

    “令师真是高人,可惜不能闻达于世。韩将军可不能忙于军务,荒废了这一手好字!”符氏道。她竟担心起韩奕将来的书法成就来。

    符彦卿放下表章,笑呵呵地看着韩奕,心中却是浮想联翩。他见韩奕在表章中,都给刘知远选好了三条率军南下路线。大意是说,晋、陕已经为河东所有,刘知远若从此处南下入洛、汴,必受夹道欢迎,河南则如探囊取物;或者从天井经潞州出发,奔赴孟津,山路险窄,粟少兵残,虽最便捷,但只是次优良计;若是自太行井陉,攻略恒、魏二州,则北虏在河北爪牙众多,道路迂回,坚城不少,粮草不济,难以取胜。

    韩奕现在是忠臣,忠臣给自己那素未谋面的主子指路,却是出自都押牙刘德的手笔。刘德昔年为李克用、李存勖帐下军卒时,征燕平梁,这三条路都曾走过多次。

    “贤侄何时出发?”符彦卿对韩奕的称呼变得亲近了不少。

    “四月初七!”韩奕回道,“卑职为东南招讨使,若总是停驻在毫州,将来怕会惹来闲话。”

    “好,到时老夫为你饯行!”符彦卿道。

    韩奕见正事谈完,就起身告辞,忽然又停下了脚步:

    “符公与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私谊极好?”

    “我们曾同殿为臣,又常并肩作战,如今老夫与他又是儿女亲家,私谊确实不错。”符彦卿讶道,“韩侄为何要提起他?”

    “杜威胆小如鼠,身为皇亲国戚,以十万大军尽降北虏,又将储藏百万粮、甲献于北虏,甘当小卒引寇南下,灭毁父母宗邦,罪恶滔天。李守贞又是其副手,可谓是为虎作伥,人人皆曰可杀,恨不得食其脑髓。新帝入汴,为固民心、军心、士心,必杀杜、李二人以谢天下,否则新朝不固。杜、李二人谋降之时,符公身在它处,并未参预,倘若符公念及自家一门荣华富贵,应与李守贞一刀两断。”

    符彦卿脸色变了变,待抬起头时,韩奕已经走远了。

    待韩奕告辞后,符彦卿问自己的长女:“女儿一向颇有智谋,明断是非。依你之见,此子如何?”

    “此人气度不凡!”符氏想了想道,“弱冠年纪,却有城府,又知进退,不见少年英雄炫耀之态,这极难得。义勇军中豪杰莽夫,甘听他一弱冠者的号令,可见此人之才量。假以时日,此人必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爹爹今后不如多加恩宠。”

    “嗯,这是自然。”符彦卿点了点头,又问道,“关于你夫家之事呢?亲家公位高权重,久领禁军,此番他与杜威坐拥十余万大军,却自甘降于辽人,民怨沸腾,焉知祸福朝夕易位?”

    符氏脸色变了变,她受父亲之命,嫁于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她身为一个女子,无论满意与否,也只能坦然接受。倘若韩奕所言真成为现实,她不知将来会如何。

    “爹爹不必挂念女儿,韩将军所言亦不过是推测之辞。”符氏安慰自己父亲,更像是在安慰自己。

    那高行周的女儿不是也嫁给杜威儿子了吗?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