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7:30
字数:1018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河中府,自号为秦王的李守贞正召集部下大宴。

    酒酣耳热之际,李守贞脸上浮着志在必得的神采。自从去年刘知远遣兵攻杜重威时,李守贞就有兔死狐悲之感。等到杜重威被诛,李守贞更是招纳亡命,暗养死士,以为自保之计。

    如果让蔡小五说,人只要能出人头地就足矣。呼延弘义说,要是能当上节度使,死也心甘。朱贵则是想多娶几房小妾,夜夜有美人作伴,则是神仙。

    不过,对于早已贵及将相的李守贞来说,想当皇帝的念头在心中一经出现,就落地生根。在这一点上,石敬瑭做了一个好榜样,李守贞也想勾结辽人,不过即便是与辽人联系上,辽人正忙着内斗,无暇南顾。赵延寿、杨光远、杜重威之流,也是步石敬瑭后尘,只不过他们没石氏幸运,全都失败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偏偏李守贞相信自己有做天子的福份,是真主。

    紧挨着李守贞而坐的是一位僧人,名叫总伦的,因其自称会望气,认为李守贞是真主,因而被李守贞拜为国师。很显然,这位国师是个酒肉和尚,六根不净,今日酒喝得有些高了,冲着李守贞谄媚道:

    “大王,近日小僧观气象,见有紫气笼罩贵府,聚而不散,这是个好兆头啊,天降大命于大王。大王有天命护佑,朝廷遣郭威匹夫来攻,必致败回,大王有惊无险也。”

    “哈哈,承国师吉言,诸位敬国师一杯。”李守贞心中得意,放下酒觞,脸上却是不屑的神色,“本王为军主时,郭威不过是潞州一小卒。本王位及将相时,郭威等不过是下佐小将。今郭威领兵来攻我,可笑他自不量力。郭威、史弘肇还有杨邠等,何德何能,又曾有何显著的战功,便把持朝政,敢对本王发号施令?”

    李守贞部下有一悍将,名叫王继勋的,勇武善战,悍不畏死,善使铁鞭、铁槊与铁楇,因而号称“王三铁”,向来为李守贞所倚重。王继勋敞着怀,脸上与胸口因酒力而一片赤红,举觞说道:

    “大王说的对,有我等精兵强将,定让郭威有来无回,九五至尊唯有大王可做,刘承祐小儿不配给大王牵马。待他日,让郭威跪着给我等斟酒,再令刘承祐作乐,哈哈……”

    帐下众将佐纷纷发表豪言壮语,无人将郭威和他率领的大军放在眼里。

    “哈哈,尔等壮言,军心可用,士气可用,本王无忧了。”李守贞大笑道。

    将佐之中,唯有一人有些忧虑,这正是跟韩奕有过几面之缘的徐世禄,当年马家口之战中,他成为了李守贞的部下。徐世禄为人刚直,然而过于念恩,李守贞见他武艺高强作战勇敢,便多加笼络,以致于徐世禄今日有上了贼船的实感,后悔莫及。

    “大王,郭威虽是后进,不过他此番来攻,兵力有数万,帐也猛将如云,怕是……”徐世禄道。他的话却被李守贞打断了:

    “哼,本王典禁军时,他郭威还在晋阳当小军头。今日禁军中大小头目昔日都是我李守贞的部下。等郭威领兵前来,我登高一呼,禁军旧部必会哗变,阵前倒戈。再说汉法苛严,史弘肇之流御下极严,部下有小过即动辄处死,禁军军士们早就心怀不满了。”

    他偶然抬头,见对面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一只猛虎正在舐掌,心中一动。

    “来人,取本王弓来!”

    李守贞握弓在手,自负地部下们说道:“本王将来果真有大福,必中虎舌!”

    说着,李守贞并不起身,席地而坐,搭箭引弓,将硬弓引如满月,“嗖”的一声,那箭矢直奔虎画,狠狠地钉在墙壁上,入墙三寸,箭羽仍在颤抖不已。众人定眼一瞧,那箭矢正中那画上猛虎的舌头。

    李守贞的本事也不是吹的!

    “好!”

    “大王威武!”

    “万岁、万岁!”

    宴堂中,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欢呼声。李守贞的脸,因激动而更加的红了,在这一刹那间,李守贞已经看到了自己君临天下斜睨八方的那一天。

    内宅中,李守贞长媳符氏,侧耳倾听着前院传来的欢笑声,心中焦虑不安。她正是官拜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魏国公符彦卿长女,开运二年时嫁给李守贞之子李崇训的,这本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然而当李守贞竖起反旗之时,符氏便知大祸临头了。

    李守贞迷信术士之言,曾有术师说,他的长媳符氏将母仪天下,李守贞父子深信不疑,更加决心谋反。因为自己儿媳要做皇后,那不就说明自己父子要做皇帝了吗?然而,符氏却没有这么想过,当朝廷讨伐大军正在奔来的路上时,她出奇地冷静,她在想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从屋外闯进来一个男人,正是她的丈夫李崇训。

    “夫人又在乱想了。”李崇训一身酒气,他将娇美的妻子搂在怀里。美人入怀的感觉,让他体内的欲望升了起来,符氏略带抗拒的动作,反而激起他的欲火。

    李崇训将符氏压在身下,粗暴地扯下符氏的衣裙。李崇训呆了呆,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副令人销魂的美妙身躯,雪白的肌肤与玲珑有致的曲线令他的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咕噜声。

    “夫人今夜好像比往日更美上三分!”李崇训淫笑道。

    他将自己满是酒气的脸庞埋在那最丰满之处,深吸了一口女人的体香,双手急不可耐地在那娇柔的身体上来回游走。

    居室里,很快便响起了呻吟与喘息之声。

    一番云雨之后,心满意足的李崇训呼呼大睡起来,嘴里还在呓语:“夫人将来……皇后,我……皇帝!”

    泪水倏地滑落,符氏暗自垂泪。她生于豪门,从小便有教养,既然父亲将自己许配给李家,只能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她无权选择,只能承受。轻叹了一声,符氏也睡去。

    ……

    八月十八,郭威领着讨逆军主力将来到了黄河边。

    浮桥刚刚搭建完毕,诸军争相渡河,各不相让,一时间在渡桥边混乱成了一团,甚至有人差点丧身黄河。

    郭威站到岸边高阜,见军士们争渡,心中不喜,正要晓谕全军依序渡河,不得抢渡,忽然飞来一群乌鸦。鸦群在河面上鼓噪一阵,又如黑云一般朝郭威迎面扑来。

    乌鸦全身通黑,叫声又是极其难听,这是一种通常不太讨人喜欢的鸟,常是不祥之兆。郭威心头火起,退后十几步,举弓搭箭便要射乌鸦,蓦的,脚下一阵轰然巨响,堤岸在颤抖着。

    在左右军士的惊呼声中,岸堤崩塌了,大块泥石连同树木杂草,轰然滚入滔滔黄河水中,一个浪头打来,全都消失不见,只看到一些杂树在河面浮浮沉沉。郭威瞧了瞧脚前,见自己方才所站立位置的泥石全都滚入了黄河中。

    大难不死,天幸也!

    “这是上天给我的庇护!”郭威转怒为喜,扔掉自己的弓矢,指着飞走的乌鸦群,对左右说道,“李贼可破也!”

    三军欣然,各怀斗志。

    大军顺利地渡过了黄河,在黄河北岸边稍作休息,韩奕率领自己的部下押运着粮草最后赶上来。

    高阜上,一面“郭”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背靠着九曲黄河,郭威骑在马上看着雄壮的军队,微有自豪之意。

    这一路行来,郭威与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赏,微过不责,士卒偶有小病小伤的,郭威动辄亲自探视。部下将吏无论贤愚,有所陈请,郭威均和颜悦色,虚心听从。他已经用从冯道那里讨来的法子,将来源驳杂的军队拧成了一股绳,这支军队的唯一的主人姓郭。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数万大军卧在高阜下,头枕着滔滔黄河休息,旌旗如林,刀枪如蝗。战马啸西风,气宇轩昂,欲一扫乾坤平戎万里。

    在人叫马嘶声中,郭威笑问来复命的韩奕道:

    “子仲以为我军如何?”

    “太尉典军,大军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气吞万里如虎,自然无往而不前。”韩奕回道,“我等愿隶太尉麾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眼下,我等不过是只缺一战。”

    “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借子仲之言,本帅愿于尔等共勉!”郭威闻言,对左右诸将校说道。

    “太尉教诲,我等铭记在心!”众人齐声回道。

    行营先锋都指挥使白重赞道:“太尉,今我大军分三路兵进河中。李贼只是稍作抵抗,便龟缩城中,此乃作茧自缚是也,卑职愿率军直捣河中府。”

    “白先锋莫要着急,今白文珂与常思二帅已经陈兵河中府下,李贼不愿出城交战,龟缩城中,正合我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贼也不过如此,他若出城与我交战,我反倒大费周折。”郭威胜券在握,“他以为据坚城自守,粮甲充足,可以阻挡我王师来袭,令我无功而返。可笑!愚蠢!”

    郭威又命从事王溥道:“命西南水陆转运使李榖,多征集民壮,往我河中行营多送粮草,须保我大军一年所需。”

    “太尉,多运粮草,劳民伤财,恐怕并不太合适。况且我王师兵进河中府,只要将士悍不畏死,争强好胜,杀贼立功,李贼项上人头不过是手到擒来。”扈彦珂道。

    “彦珂不必多言,本帅自有主张。”郭威捻着须髯道,他心里早有了明确的讨伐李守贞主张。

    左右不再言,八月二十,郭威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来了河中城下,此前白文及刘词自同州,常思自潼关进,三路大军将河中府三面围住。

    李守贞站在城头上,见汉军扬旗伐鼓,耀武扬威,而“郭”字旗下的士卒更是兵强马壮,战意冲天。在部下面前,李守贞不想表露出一丝诧异,他凭高眺望,手搭凉蓬,凡是汉军中他所认识的兵将,便高呼其名。

    “呸!我乃王师都校,见我王师前来,还不出城认罪?”

    “李贼,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李守贞,本将军正要取你项上人头,卖给朝廷,还不快出城领死?”

    城下汉军中一片喧哗,统统称李守贞为叛贼,有不共戴天之仇。李守贞当初太过自信,又曾在部下心腹面前夸下海口,此番这一出,令他无地自容,心中有了三分胆寒。

    木已成舟,李守贞最骄傲自负的本钱成了镜花水月,他只得拼死一搏了。

    郭威立在中军中,看着阵前的鼓躁,任凭部下们往城头上谩骂,心中得意万分。他既得意李守贞的失算,又得意自己仅靠行军路上的小恩小惠,将部下拧成一股绳。汉军众将纷纷前来请战,趁敌心虚,发起进攻。

    令人意外,郭威却摇头道:“敢言攻城者,斩!”

    部下哗然。郭威解释道:“十则围之,然攻城之战,攻者一方十有八九死伤。李守贞乃前朝宿将,健斗好战,屡立战功,况城临大河,楼堞完固,易守难攻。我军初来,虽士气高炽,然李贼锐气仍在,我欲做久困之计。”

    郭威又道:“敌军居高临下,势如建瓴,我军则是仰攻,危险异常,九死一生,有何益处?从来勇有盛衰,攻有缓急。本帅欲设长围,以守为战。尔等洗兵牧马,坐食转运使李大人送来的粮饷,温饱有余,何惧时日延久?待城中公私皆竭之日,就是我等攻城之时!”

    诸将道:“长安、凤翔与李守贞连衡同盟,若是我军兵围河中,赵思绾与王景崇二贼遣兵来援,一旦内外夹攻,恐怕于我军不利?”

    郭威道:“赵、王二贼,不过仅凭血气之勇,不识军谋。今郭从义、王峻在长安,赵晖、药元福等在凤翔,足以牵制二贼。尔等只管听我军令!”

    “遵命!”诸将拜道。

    韩奕则想道,李守贞当年奉命讨伐青州杨光远,也是如此,去年高行周讨伐杜重威,亦是如此。以一国之力,围困一城之敌,自然是占尽优势,不用担心粮草。这办法最有简单,却又最有效。

    城内的百姓,此次恐怕又要成为牺牲品。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