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8:31
字数:980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第四十四章蛰伏2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汉光武帝刘秀微时,曾如此感叹过。秦时有中尉,掌徼循京师,主要职责就是维护京师治安和在皇帝出行时伴驾导引,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作为天子身边的近侍,在天子出行时,这些人穿着光鲜,耀武扬威,护卫在天子的前后左右,可谓是光生满路,趾高气扬,在群僚之中也属他们最为壮观。

    唐时,沿用开皇旧制,实行“府兵制”,在首都长安设南衙十二卫,分别有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又在天下设“折冲府”,以这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

    再加上掌诸宫门的左右左右监门卫及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的左右千牛卫,共计十六卫。

    旧时因为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所以史称“南衙府兵”。南衙府兵,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唐肃宗时,北衙军设有龙武、羽林、神武等建制,也各有左右之分,称为“六军”。

    中唐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土崩瓦解,十六卫丧失战斗力,仅作为仪饰之用,唐朝廷依恃的是北衙六军,与后来的左右神策、神威军,构成晚唐中央禁军的主力,合称十军。晚唐禁军长期掌握在宦官之手,成为宦官存废皇帝、干预朝政的重要力量。

    到了唐末,朱温痛恨宦官与他做对,大权在握后便假借皇帝的名义,令各地诸侯诛杀宦官,给予神策军毁灭性的打击,至此时,唐代六军也名存实亡。但六军名号仍然不废,朱温以所辖宣武军被充六军员额,并命心腹统领,六军的实际指挥权则委属左、右统军。

    到了大周广顺二年,不仅十六卫早已有名无实,就是北衙六军也全都成了虚名,期间虽有变化,但也只是对唐朝军号的继承——仅此而已。

    大周六军诸卫,当然也各有左右之分,十六卫各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六军也各有统军,上上下下一大堆,数不胜数,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也不嫌少。其中一些职位是郭威给自己那些蒙难孙辈的赠典,一些是用来给勋臣旧臣养老用的荣誉头衔,一些则是用来安置前朝旧将,还有就是用来责授犯错武将的。

    韩奕显然属于最后一种情况。

    不过左金吾卫上将军韩奕,并没有刘秀执金吾的觉悟,回到汴梁城,除了忙着散尽家财抚慰旧部遗属外,他成天躲在自己宅第读书练字,偶尔去三司使李毂府上做客,谢绝一切访客,就连上朝都不去。他倒是计划迎娶李小婉,只等良辰吉日。

    不过韩奕出门,最多的还是找太子少师杨凝式杨老夫子。杨老夫子唐末时生人,其父曾做过唐朝宰相的,光论资历,冯道也比不上他。

    杨凝式虽然诗才颇高,但跟他的书法成就比较起来,那就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闲居洛阳十年间,洛阳二百间寺庙到处都有他的题字,大概是他有这个特殊的嗜好。寺庙的僧人每每听说他要来,都会连夜将可题字的墙壁刷的粉白,专等他来留下墨宝。至于登门向杨凝式求字,可以说是如过江之鲫,那还看杨老夫子心情。

    韩奕任西京留守的时候,与杨凝式有过交往,获得过不少杨凝式亲赠的墨宝。大概在杨凝式看来,韩奕恐怕是天底下最不同寻常的将军吧,又难得韩奕书艺相当有根基,在欧、颜及书圣王羲之身上都下过不少功夫。

    虽然韩奕“充耳不闻窗外事”,很有当闲人的觉悟,但不代表别人不惦记他。郭威对韩奕很不满意,他认为韩奕这是有意躲着自己,他此时正在皇宫中发火:

    “昨夜城南民宅三处失火,十余户百姓惨遭不幸,更有人趁火犯法,有司可查出个结果。”

    只有皇城使向训陪伴在侧:“春天风大,一点火星,就可酿成大灾,这个季节发生大火也在所难免。开封府已经派人抚恤了。”

    “嗯,开封府尹王秀峰做的好,虽然他刚大病了一场,又削了相职,秀峰并不记恨朕,一心为公,应当嘉奖。”郭威点点头,“星民,朕听说六军诸卫一帮遗老遗少,还有依附他们的闲汉们,最近有些不安份,闹着要领兵打仗,他们还不是想昔日的荣耀?国朝设立六军十六卫,这些人虽然暂时用不着派上,但朝廷是用来养闲人的,从明日起,南衙每隔五日要点卯一次,无故请假,一律革职,谁敢有异议?另外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统军们属常参官,理应要上朝议事的。如果有人尸位素餐,不如一并革职去了吧。六军十六卫诸将军们,他们即便并不实掌部曲,也都无具体职事,但也应有为国分忧上书言事之责嘛。”

    向训唯唯诺诺,心中却在腹诽,这不就是针对左金吾上将军韩奕吗?京城治安及非常水火之事,名义上是归金吾卫管,尽管并不会人因为城中发生火灾而真去向韩奕这个左金吾上将军问责。

    “遵旨!”向训答道。

    “关于兖州之事,枢密院与兵部可准备妥当了。”顿了顿,郭威又问道。

    “兵马、钱粮、械甲,枢密院会同户部、兵部,准备大半,有臣僚以为,朝廷应求速战速决,以免误了兖州农时。另外,开封府王大人今日上书,他愿马革裹尸,为陛下征讨慕容彦超。”向训答道。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文臣们考虑太多了,战阵之事,不是他们想像的那般简单,说哪天结束便哪天终止。慕容彦超乃是巨贼,绝非轻易屈服之辈,你出征后与曹英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东征讨逆,朕过些日子会御驾亲征,至于王秀峰,朕另有安排,尔等在前方作战不要让朕失望。”郭威拒绝道,拒绝的十分干脆。

    “是”向训毕恭毕敬,想了想道,“曹帅与我有计较,均以为陛下万金之驱,轻易不可离京……”

    “哼”郭威冷哼道,“朕要是天天穿着龙袍,握着毛锥,恐怕天底下人都忘了朕以前是做什么出身的。”

    郭威瞧向训脸色有些不自然,连忙说道:“星民不必多想,朕这是有感而发罢了。明日大朝会后,你与曹英便誓师出征。另外朕将命陈州防御使药元福担任行营都虞侯,他稍后会向兖州进发,归尔等调遣,但尔等不得以军礼见药老将军”

    “药老将军是长者,我等必不敢在他面前造次,请陛下放心”向训连忙保证道。

    “好,曹英与你二人,我放心的很,想来你们必会与药老将军齐心协力,为国征战。”郭威满意地点点头,他对王峻与韩奕之间闹出来的事仍然心有余悸。

    “陛下,上月淮南人骚扰我境,我徐州巡检使张令彬等果断出击,大破贼兵,生擒淮南将燕敬权等,日前已经解至京师,关在侍卫司狱中,是斩是放,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淮南小人,屡乘我无暇南顾,阴谋作乱,今又与我大周家贼沆瀣一气,可谓欺我太甚。朕不屑与李氏计较,那样有**份,暂忍他一时。明日大朝会,朕会当廷斥责俘将燕某,然后将俘虏送回金陵,下书斥责,宣我大朝之节。李璟若是不服,尽管遣军来战,朕奉陪到底”郭威攥紧拳头,发誓道,“有朝一日,朕会亲自牧马长江畔”

    “遵旨”

    第二天,天刚刚泛起鱼白。

    韩奕被郑宝吵醒,他这才记得今天该上早朝了,昨天向训亲自登门,传达郭威的意思。韩奕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睡懒觉是在什么时候,解甲闲居以来,倒是变的懒散起来,颇有自暴自弃的模样。

    “兄长,快起来。上朝若是迟了,恐怕你得做回平民百姓了”郑宝靠在门框上大声说道。他已经练了几趟枪棒功夫,额头上还冒着热气。

    “你这个官迷”韩奕笑骂道,想了想还是从榻上坐了起来。

    “兄长,前日陛下亲自光临王峻的宅第呢。听徐将军说,陛下喝的醉醺醺回宫。”

    “小底军徐世禄吗?我倒是把他给忘了。”韩奕抚着额头,问道。

    “就是徐将军,他早就想来找你饮酒叙旧,只是近来忙的很,又须臾不离陛下左右,他估摸着陛下早晚会重新起复兄长,倒是兄长有些自暴自弃了,你万万不能故意冷落陛下,惹陛下不高兴。朝廷马上就要东征兖州,他劝你不如上表请战,哪怕你真的不想去。”

    “义勇军都去了滑州,我拿什么请战?再说侍卫军那帮骄兵悍卒,巴不得离我越远越好。”

    郑宝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全京城的人,都在替兄长惋惜,倒是兄长你有想做一辈子寓公的意思”

    “嗯,其实做寓公也不错。你看我都执金吾了,再娶了李家的漂亮妹妹,人生夫复何求?”韩奕轻笑道。

    胡乱用过早餐,刚到皇城南衙,韩奕便见到黑压压地一群兵将打扮的人物,当中也只有少数人他能叫出名字。当中一人眼尖,远远地就指着骑马而来的韩奕开玩笑道:

    “哟,真是稀客、稀客啊,闻名天下的韩子仲莫非是走错地方了?来这里的都是些老不死的”

    开玩笑的是符彦琳——淮阳王符彦卿的胞弟,恐怕也只有他才能如此拿韩奕开玩笑。他的玩笑话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韩奕的身上。

    韩奕飞快打量了神色各异的人群,见众人都披挂整齐,就差上阵杀敌了,这当中不乏曾经横刀立马的老将,但也有恨“生不逢时”的正处壮年之辈。

    唯独韩奕只是一身朱紫朝服,不知道的以为他是文官。

    韩奕刻意将尴尬挥去,接口吆喝道:

    “听说这里一向清静的很,看来韩某真是走错地方,要是让诸位每人领三五个营的兵马,怕是总兵力也不下五万人马。”

    “北海侯说的可不是吗?要是老夫统兵,就是三五个慕容彦超,也是手到擒来”南阳王安审琦之弟、左羽林统军安审约吹嘘着,大概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回昔日横刀立马的气慨来。

    “听说朝廷马上就要东征兖州,我等正想再一次联名上表,请求出征。我等身为武将,坐吃朝廷优厚俸禄,着实有愧啊。”人群中有人说道。

    韩奕闻声,打量那人一眼,见此人正处壮年,面色微黑,有着厚重的消沉之意,却是不认识。韩奕好奇地问道:

    “阁下如何称呼?”

    那中年男子似乎犹豫,安审约在旁说道:“北海侯,这位便是右羽林统军赵匡赞。”

    韩奕明了,这赵匡赞便是辽人走狗赵延寿之子,其父与韩奕有杀父之仇。刘知远称帝那一年,赵匡赞因故滞留中原,幸亏他机灵服软,否则的话,他的下场也只有死这一条。世道便是如此,大恶人赵延寿之子仍然活的好好的,并且还有优裕的闲官做。不过,即便当时他及时逃到幽州,恐怕也得如他的父亲一般被辽国主人杀了喂狗。

    “见过北海侯”赵匡赞有些讨好地行礼。

    他方才那一番牢骚,只不过说出了在场所有人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声罢了,这些人无一不曾做过一方诸侯的,无一不曾叱咤风云过,哪里真有人安心在六军诸卫里养老等死?

    韩奕只是鼻孔哼了哼,算是自己的回答,赵匡赞知趣地走到一边。韩奕名义上的部下左金吾将军姚汉英热情地为他引荐六军诸位将军,韩奕跟这些人寒暄着,却也没记着几个人的姓名,他被众人英雄迟暮的情绪所感染。

    符彦琳看了看天色,对着众人道:

    “诸位,天色不早,宫门已开,我等还是早点上朝去吧否则那些酸儒们又有话说了。”

    “去、同去”

    众人嘻笑着一齐往皇宫进发,在御街上横冲直撞,就如同去草市逛逛一般。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