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7:57
字数:1038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明沌估二年的深秋,郓州城外被数百里水泊包围的梁山丝愕客。

    当中为首的正是微服的天平军节度使韩奕,从者有都押牙刘德,郓州兵马使蔡小五,义弟郑宝,除此之外,还有新任的天平军掌书记李昉。

    妹居润与沈义伦二人,因新任西京留守高行周的极力挽留,所以没有随韩奕来郓州。考舟到在郓州的军政事务,韩奕便聘在京城小有名气的李昉为掌书记,掌管四方文书往来及机要。李昉在京城里过得不太顺心,因自己族叔李歉的关系,他害怕在京城里遇到陶殷,见韩奕主动聘用自己,便欣然来郓州履新。追随藩臣,或许是一个小文官,走向升迁之路的最好途径。

    韩奕对李昉极厚,李昉平日里并不忙碌,也乐得跟着韩奕巡视辖地。顺便游山玩水。此番登临梁山。正是韩奕查勘漕运河道之余,顺便来此游览的。李昉为人厚道,又从不搬弄是非。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这样的人别人也爱与他相处。

    登临高处,极目西北望,天高云淡。鸿雁南飞,水面上烟波浩渺,使人心旷神怡。落日余辉未了,一轮弯月早已升了起来。

    一行雁南飞,年帆湖畔休。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

    李昉宽衣博带,秋天傍晚的风将他的衣带吹起,显得风度翩翩。他轻声吟诵着,转头看向韩奕道:

    “韩侯今日可有新作?。

    “弗某虽读过不少书,也背过不少汉赋唐诗,但作不得拜”韩奕笑道。

    “韩侯果真如此吗?”李昉深表怀疑。

    他事韩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次偶然从废纸篓中捡到几页格调高雅的词作来,其中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语,那是弗奕练习书法时所写,其实是准备寄给李小婉的。若是当面问起,韩奕又说那是亡父所作。李昉百思不的其解。

    韩奕没有答话,指着山下横斜的渔船道:“郓州虽屡造战乱,但我郓州其实大有可为。这方圆数百里的大冻,有渔业之利,或是将来能开通漕运,则更有通商馈运之利。就是我等公务之余,来此游历,也可怡情自娱。”

    “军上这话未免言不由衷了刘德在旁说道。

    李昉知道都押牙刘德在韩奕心中的地位极高,刘德参赞军伍协理经济民事,居功至伟,但并不倚老卖老,凡事谨守以下事上的本份。他听了刘德这泼冷水的话。不免感到惊奇:“刘公,此话何解?。

    “明远或许还不知道。”刘德说道,“三日前,三司使王相公在府中设宴,为的是借一场酒宴弥消将相之间的仇隙

    “文武不和,在下亦有所闻。”李昉答道。

    “明远与同窗同年饮酒时,不知是否要行酒令?”刘德问道。

    “酒至半酣,当然免不了要行酒令以助兴,通常酒令有误者,不是罚酒一樽,便是罚诗一首。”李昉回道。

    刘德抚掌笑道:“那是你们文人墨客的拿手好戏,要是换成我等粗鄙武夫,却是摸不到门道。通常武人饮酒,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讲究的是豪气,哪里懂得附庸风雅呢?”

    “刘公说的是,但这也不奇怪。”李昉不禁面含笑意。

    “听闻王相公召集权贵饮宴,酒至半酣处,倡议行酒令,拍手为节。节误须罚酒一樽。满堂绯紫皆愿遵从,惟有史弘肇觉得这强人所难。适逢客省使阎晋卿坐在史弘肇身侧,他说一学便会,主动以身示范。史公瞧了,也觉得不难

    “后来呢?”李昉不禁被话题所吸引。

    “史公乃武将,网学了一手酒令,真正用时,难免手忙脚乱,但因为有阎晋卿在身侧指点,倒也可以勉强对付。明远或许应该知道,苏逢吉苏相公与史公有隙,他随口说因为史公身后有姓阎的,所以才免了罚酒之虞。史公闻言,立刻大怒。将席案掀翻在地

    “史公未免太欺人了李昉道。

    “史公虽然强横,但这次却是有缘由的。明远有所不知,史公原本是郑州农家之子,老夫随军上在郑州任上时,听他同乡里人说,史公少时好勇斗狠,专喜惹祸,但凡见有不平事,颇能扶弱锄强。当地有酒故冉氏,为势家所逼,被史公知晓,史公拔刀相助,代为解决,这阎氏始得脱祸。这阎氏多情,愿以身向报,又自出私蓄,令史公投军去。挣个前程来。史公后来反到感念阎氏之恩,便将阎氏娶来作为妻室。”

    李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走了,史公定是疑苏公耻笑自己结发之妻出身低贱!”

    “你想想看,史、苏二人本来就水火难容,腹中又有了三分酒气,再加上这涉及自己内室之事,史公焉能不怒?他盛怒之下,找王相公索剑,扬言要当场杀了苏相公。幸亏杨相公王相公一左一右将史弘肇拉住。苏相公这才奔马而还。史公怒气未消,也上马径去,杨相公怕他追杀苏相公,只好跟着。一场本来用意极好的酒宴,就这样收场

    李昉听了刘德的解说,感到极其惊讶,又问道:“我身在郓州,常与京城通信。我尚且不知,刘公如何能知?”

    刘德指着浩瀚烟波,笑道:“出郓州,经寿张,沿着这梁山泊西畔。再溯五丈河西去,可直达京师,一马平”寻常人步行须七天 但快马急递也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韩侯是担忧朝廷吗?”李昉瞧了瞧已经皱起眉头的韩奕。

    “苏相公与王相公都想着外放。离开京城是非之地。我焉能不担忧朝廷?”韩奕道,又强颜欢笑道,“不过今日我等出游,不必去关心这些大事。这良辰美景,应当对酒当歌。”

    “那韩侯应当当面作一首诗来。”李昉亦笑道。

    “好吧,我韩奕舍命陪君子。就“作,上一首诗来。”韩奕大笑。

    韩奕吩咐随从,将带来的酒食奉上,跟刘德、蔡小五、郑宝与李昉等人,席地而坐,谈天说地,将所有烦心事抛到了一边,倒也心惬意满。一直到深夜秋霜下降之时。

    他们在梁山下宿了一夜,第二天才满意而归。

    行至郓州城外一村舍,只听一阵孩童的朗朗读书声传来:

    奕奕梁山,

    维禹甸之。

    有绰其道。

    韩侯受命,

    王亲命之:

    “瓒戎祖业,

    无废联命。

    夙夜匪解,

    虔共尔位。

    联命不易,

    干不庭方,

    以佐戎辟田。”

    众人不禁心奇,只因如今乡里穷困,就是大户人家也过得紧巴巴的。哪里还有余力供养子弟求学呢?

    韩奕与李昉等人寻着读书声行去。绕过一条小河,在翠拍怀抱之中的几间茅舍前驻足,凑近窗前,探着脑袋往里面瞧。

    十余位幼者七八岁,大者不过十来岁的童子正坐在席案前,摇头晃脑着背书,稚嫩的嘴巴中吐出的是光明大义。

    私垫师长是一位三十来岁的文士。只见他一袭素衣,正襟危坐在席案前,头略向前倾,微闭着双目。面含笑意,偶遇童子们背错了,立玄向背错者投去严厉的目光。

    “王师、王师!”背诵了一段,有童子高声喊道。

    “我说过多次了,不要当堂聒噪。凡有疑问,尽管伸手示意。”那教书文士微皱起眉头。

    “王师,这书中的梁山是不是就是我们郓州的梁山?”那童子指着书本问道。

    “非也!书中所言之梁山地处关西,非是我郓州梁让 ”文士说道,“相传大禹治梁山,除了水灾,造福一方百姓。此文篇首以禹治水为始,比况周宣王平大乱命诸侯之功绩是也!”

    “那这韩侯是不是就是我们郓州的韩侯呢?”另一童子好奇地问道。

    “非也、非也。”文士连连摇头道。

    “我们郓州明明既有梁山,城内又有韩侯,书上说的可不就是我们郓州呢?城里的韩侯不是发出号令。既要在梁山泊修治围堰,还要俊通五丈河吗?韩侯是否就是大禹?”童子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窗外的郑宝听到童子们这一知半解的议论声,立刻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斯文之地,何人喧哗?”文士冲着窗外怒道,起身迈出茅屋,看那架势,仿佛要与不速之客拼命。

    “文伯兄、文伯兄,息怒、息怒,是小弟李昉!”李昉眼前一亮。赶紧迎上前去。

    那文士不由得止步,指着李昉诧异道:“原来是秘书郎啊!听说你在郓州任职,我正想着去拜会贤弟呢。”

    “文伯兄羞煞小弟了,我来郓州任职已经有数月,竟不知文伯兄已经自京返乡,惭愧、惭愧!”李昉连连连说道。

    “愚兄也只是上月才返乡,贤弟不知晓此事,也不奇怪。”那文士淡淡地说道。他的目光越过李昉。打量着韩奕。

    韩奕微服巡视辖地,带的随从也不多,但他位兼将相,久为人上,在军中说一不二,自然而然地在外表发生巨大的变化,卓尔不群。气度不凡。所以即便掩在随从当中,别人一见便知他身份不可视。

    “明远兄能在郓州遇到好友,何不为韩某引见一番?”猜奕走上前说道,“人生有四喜,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早逢甘霜,还有他乡遇故知是也!”

    “失礼、失礼!”李昉连忙道。他正耍对那教书的文士介绍韩奕,不料这文士却拱了拱手道:

    “阁下莫不是韩侯乎?”

    “正是韩某!”韩奕感到突兀。因为这文士语气冷淡,虽然并无,失礼之处,但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态。

    李昉尴尬地介绍道:“回韩侯。这位仁兄乃本地杰出俊彦,姓王,名朴,字伯文。”

    “哦,原来是王状元,久仰、久卑!”韩奕恍然大悟,连忙说道。

    “韩侯果真久仰王某的微名吗?”王朴反问道。他这话对别人可以说的,但对韩奕却说不得。韩奕确实对他“久仰”绝非是寒暄之辞。

    这王朴与李昉是同科进士,是当科第一名,中了进士,李昉是秘书郎,王朴是校书郎。王朴依附杨邻门下,那杨邻原本不喜文士,近年有了大转变,也馆集文士。弗奕去过杨邻府第,王朴也曾远远地见过韩奕,所以一见面王朴便认出了他。

    “你这人真是不可理喻。”蔡小五怒道,“天底下读书人能有几人如你这般无礼?”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王朴不为所惧,直视蔡小五。

    韩奕用眼神止住蔡小五,大方的说道:“世之大贤,必有异于常人之处。今日一见王状元,果然异于常人。”

    意有所指。

    “伯文兄性性闷烈,请韩侯担待一二。”李昉是忠厚之人,会错了意,他到是画蛇添足地替王朴说起好话来。

    茅舍中的童子们早就放下书本,个个挤在窗边瞅着韩奕看。韩奕信步踏入茅舍当中,见这茅舍还算宽敞,四面墙壁上刷着白粉,也显得亮堂,唯有屋顶看上去很有些破旧了。怕是挡不住下一场大风雪。

    韩奕当即命人去找来村正,自己出钱雇人翻修茅舍,将真正的主人王朴晾在一边。他见席案前放着文房四宝,便走到前面,郑宝知韩奕想要干什么,眼疾手快,将一张白纸摊开,替韩奕磨墨。

    韩奕气定神闲,握着克毫,略忖了一番,奋笔疾书,

    选自《诗经一大雅一韩奕》,全文及注释。参见本书作品相关。

    大多认为此诗专美韩侯,毛诗则说此诗美周宣王。

    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韩,韩侯,奕,犹奕奕也。宣王命韩侯为北方侯伯,奕奕然大,故诗以《韩奕》命篇。”

    诗中叙述韩侯朝周,受王册命,周王赐他许多贵重的财物。他离开稿京,路经屠邑,抵达蹶里,与韩结结婚。还描述韩地的物产丰富。韩结的乐得其所。最后写周王任命韩侯为统率北方诸侯的侯伯。

    此诗中的“梁让。”大多认为指的是今陕西韩城,也有说是指令河北安县附近。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