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8:32
字数:1024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第四十五章蛰伏3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元殿内,群臣毕集,依尊卑列班,冲着皇帝郭威欢呼膜拜着。

    这座皇宫,原本是梁太祖朱温在自己宣武军节度使府衙的基础上扩建的,整体布局先天不足,显得狭小,尤其是因为今天既是大朝会,又因为郭威有旨,六军十六卫的数十位闲将军们都得朝参,朝臣们将这座宫殿挤得满满当当。

    郭威瞄了一眼站在不起眼之处的韩奕,对着满殿臣子们微微颌首:

    “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臣子们齐呼道。

    “众卿,今日有何本奏?”郭威例行公事般地问道。在他的示意下,右仆射兼同平章事范质奏道:

    “禀陛下,兖州慕容彦超昨日奏,天平军节度使、齐王高行周遣人送书一封至兖州,约他一同谋反,书中列举朝廷种种失当之举。”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范质说的还算委婉,那所谓的密信简直就是破口大骂郭威。只有郑仁诲、魏仁浦、李毂等少数近臣,不以为然。郭威不动声色:

    “可有凭证?”

    范质连忙命人取来慕容彦超送来的表章及高行周的“亲笔信”,上面赫然有高行周所担任的天平军节度使官印。

    郭威不怒反笑:

    “定是慕容彦超栽赃陷害齐王”

    郭威身为皇帝,从不对高行周直呼其名,而是尊称高行周王位,可见郭威对高行周的尊敬。

    早有枢密院的郎官取来高行周以往的奏表,将上面的印鉴与所谓的证据比较。高行周的官印不是新刻的,也不知被历朝历代的多少个天平军节度使、留后们用过,其中也包括韩奕,那官印上缺了一小块,如果不是使用者本人,是很难发现到这个“瑕疵”。

    慕容彦超穷途末路,想拉高行周下水,诱引郭威对高行周猜忌,却不知自己伪造的官印实在太“像”了

    “陛下圣明”群臣敬服道。

    这绝非郭威昨晚想出来的一场戏,郭威也是今天临上朝时才知道有“密约”之事,他还埋怨昨夜未能将这一密信直送至他的寝宫。郭威不仅坚信高行周忠厚谦让的为人品质,更是看穿了慕容彦超的为人。

    不过,在被群臣歌颂之后并且有些沾沾自喜之后,郭威有些厌恶臣子们这种行径,好像都约好一般齐声拍自己马屁。信任的重臣之中,范质太过谨慎严肃,公事公办,太过无趣,李毂截然相反,为人诙谐,虽然谏言时让自己听着舒坦,但太爱拐弯抹角,唯有王峻直来直去,不乏直面挖苦,总是让郭威保持清醒,并且私下里跟郭威称兄道弟,让郭威觉得亲切。

    至于韩奕嘛?郭威忽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韩奕。韩奕好像什么都沾上边。

    “慕容彦超以我大周新造,容易动摇。他北结契丹,西引太原,南诱唐人,以为朕软弱可欺。朕已经给了他一年时间,又遣朝臣赴兖州与他盟誓,并赐他铁券丹书,盼他回头是岸,奈何他始终执迷不悟,至今不服王化。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已命侍卫亲军作好准备,不日将兵发兖州。”

    郭威环顾群臣,那意思仿佛在问谁敢反对。他先礼后兵,用足够的耐心,做足了表面文章,天下诸侯无人敢反对,这与前朝李守贞叛乱时的情势截然相反,当时许多藩镇甚至朝臣暗地里与李守贞眉来眼去。

    “回陛下,我等将士深受皇恩,必会为陛下讨回公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治曹州)曹英适时出班奏道。

    郭威点点头:“尔等决心朕已经看到了。朕听说唐人屡有侵扰,徐州方面擒获唐将燕敬权等,押至阙下,今日我大周君臣同聚在此,不如押上来,让朕与众卿看看贼将长得是什么模样?”

    郭威这话明显是鄙视自己南方的邻居,去年冬末刚刚击败过强大的辽兵,又收拾了人心、军心,他越发感到自己相当强大。

    时间不大,俘将燕敬权被带了上来,这位叫燕将权的倒霉蛋生的浓眉大眼,身材颇为剽悍,单就这一点来说,也符合他武将的身份。汴梁大周朝的皇宫绝没有金陵皇宫那般金碧辉煌,也绝无金陵枕山际水的气象,但是一股无言的压力令燕敬权扑通地跪倒当场。

    “败将燕将权拜见大周皇帝陛下”饶是燕敬权如何不服,也不得不夹着尾巴乞怜。

    “燕将军何故来此?”郭威调侃道。

    “贵军无故攻我,我寡不敌众,因而被押至此处。”燕敬权还想掩饰自己的失败。

    殿中四周帷幕后突然响起一阵拔刀之声,崇元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砍了他”武将们唯恐天下不乱。

    燕敬权心惊肉跳,额头上冒着虚汗,双腿战栗,只得连连伏拜,如一条乞食的落水狗:

    “败将心服口服,上天有好生之德,愿大周皇帝陛下开恩”

    “哼”郭威脸上调侃的笑容消失了,“看来你是害怕了。自古家有逆子,人神共愤。国出叛臣,天下士民应群起共讨之。朕与尔主本是邻居,并无利害关系,朕却未料到尔主竟然会助朕叛臣。将心比心,若是江南也出一叛臣,朕将助他谋反,敢问尔主将是何滋味?”

    郭威这一席话义正辞严,说得燕敬权哑口无言,既惧且羞。

    “朕不会杀了你,你哪来回哪去。将朕方才这一席话说给尔主听。尔主若是再有不义之举,火中取栗,那就应当被视为对我大周的宣战,我大周百万精兵将饮马长江之畔,观兵金陵城下。”郭威说罢,厌恶地挥了挥衣袖。

    小底军都指挥使徐世禄从帷幕后奔出,挥令几位甲士将燕敬权连扛带推地架了起来,押出了崇元殿。

    自始至终,这位可怜虫也没敢正眼瞧郭威一眼,以至于后来唐主李璟向他问起郭威长啥模样,他竟然答不上来。

    “兖州之事已经不能拖了,侍卫军后日就出征,关于此事,诸卿可有其他谏议?”郭威询问群臣。

    郭威话音未落,有人便高呼道:“臣有本奏”

    正是开封府尹王峻。王峻虽然被削了相职,又生了一场大病,不过他最近看起来气色不错,尤其是郭威亲自驾临王峻私第之后。

    “秀峰有何高论?”郭威鼓励道。

    “臣以为,兖州慕容彦超不过是秋后之虫,谋逆绝无胜算。俟我王师一到,兖州必会土崩瓦解。臣以为朝廷应提前筹划,如何治理讨平之后的兖州。”王峻奏道。

    “秀峰以为朕当如何?”郭威问道。

    “慕容彦超窃城谋叛,党羽众多,将满城士民当作人质。愿陛下以慈悲为怀,破城之时,应严令诸军不得借机扰民,也不可滥杀无辜。此其一也。其二,武人专横,恣行肆虐,既管军又管民,兼掌财赋,往往据一镇而不服朝令。待王师克平之后,陛下不如降泰宁军为防御州,以文臣知州事。”王峻奏道。

    郭威闻言,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韩奕,韩奕正眼观鼻,鼻观口,如老僧入定。以文官执掌州县,分去武将财权与治民权,本就是韩奕主张之一,今日王峻也提出这一主张,这让郭威有些感慨。

    “朕知晓了。”郭威虽然明明同意,嘴上却不当场表态,因为他不想让其他地方诸侯们有所不满,“秀峰兄还有何高论?”

    “听说陛下欲亲征兖州,臣虽老迈,愿随驾左右,为陛下分忧。”王峻请命道。

    不管怎么说,王峻总会让郭威觉得贴心,郭威想了想道:“准奏。”

    群臣们察颜观色,见郭威当着群臣面,仍称王峻为兄,都明白王峻仍然圣眷在握。王峻这一开头,群臣们纷纷请求随驾出征,尤其是符彦琳等六军诸卫的闲将军们。

    “陛下,臣乃武将,虽然闲居京师几年,但手上的功夫还在,臣甘愿在曹帅麾下当一小卒,请陛下谕准”符彦琳嚷道。

    “陛下,臣每夜须御女三人,宝刀未老,请陛下让臣上阵讨贼”安审约信口雌黄,引来一阵哄笑。

    “陛下,臣也有一身力气报效朝廷,不信,您让我在此演练一番?”也有前朝旧将吵着道。

    因武将们起哄,崇元殿立刻哄闹闹的,真如同城门外的草市。范质大声呼斥着,费了一番力气,这才止住这些闲将军们的吵闹。

    郭威不缺兵,更不缺将,关键是他不信任这些前朝遗老遗少们,一个慕容彦超已经够了,不希望将来再多几个慕容彦超。朝廷设立六军诸卫的虚衔养闲人,虽说是继承自前朝前代,但却很有必要。如果说六军诸卫的将军们个个都是猛虎,但只要他们没机会掌军,用一个个优厚的闲职圈养着,那就都成了病猫。

    可是当他看到六军诸位中,唯独左金吾上将军韩奕好像看热闹的,置身事外,更加不满意。

    “韩奕,尔等身为诸卫上将军之一,吵吵闹闹的,成何提统”郭威直接点名。

    韩奕暗骂郭威没茬找茬,他至此未曾张口说过一多余的话,郭威点名,他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侍卫军兵多将广,曹帅、史彦超、向训诸将军都身经百战,足以担当重任,更何况还有陈州防御使药老将军参预军谋。用兵之道,贵在上下如一,令行禁止,直上直下,如果管事人太多,恐怕会多头指挥,令兵士们无所事从。不过,诸卫将军力求参战,其心可嘉,值得表彰,陛下不如委任诸卫将军运送粮草,让曹帅无后顾之忧。”

    韩奕两边讨好,既让符彦琳等人与战阵沾上边,又让他们没法真正领军。符彦琳与安审约等人瞪了瞪韩奕,虽然不太满意,但运送粮草总归还是个差事,只要曹英打胜仗了,甭管打的多艰难,功劳总归要分一点给他们。

    郭威想的却很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之事可马虎不得,他可不想让这些闲将们坏了军国大事。郭威指着韩奕道:

    “既然诸卫将军愿为朝廷效力,朕当然准奏。另外,既是你韩奕提出此议,这个东南水陆转运使的职位就是你的了,若是前方将士饿了肚子,或是因粮草转运扰民,你这个左金吾上将军就做到头了。”

    韩奕有扇自己嘴巴的冲动,自己本来不想找事,无官一身轻,事情偏偏自己找上门来。他还想申辩几句,郭威已经从御座上站起身来,挥了挥衣袖:

    “退朝”

    “退……朝”太监扯着阴柔的嗓门。

    散了朝,王峻主动凑上前来,不阴不阳地说道:“老夫得恭喜子仲新官上任了”

    “哪里、哪里,这个转运使嘛,本就是因事设人,兖州战事一了,这个差事便自动停罢。这样也好,韩某最近喜欢读陶渊明的诗章呢”

    “哼”王峻讨了个没趣,扬言道,“晋州不杀之恩,老夫还未报还呢”

    皇宫外群臣还未散去,众人听了王峻的话,个个目瞪口呆。

    “王大人年纪不小了,这火气旺盛异常。韩某近日来从杨少师习书法,杨少师说严摹先贤字帖,虽然不一定能成一家,至少也有磨练心性的功效,改日韩某选一本好帖,送给王大人”韩奕话中带刺。

    “那就有劳子仲了。”王峻拱了拱手,拂袖而归。

    “嗯。真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啊,子仲还是消停不下来。”李毂走近说道。

    “李叔方才也瞧见了,这是王峻自己找上门来的。我倒是想与他为善,不过他这人爱记仇,本性难移。”韩奕道。

    “那你得小心点,此番你兼任东南水陆转运使,这个差遣既繁且杂,涉及多个州县,如果用人不当,难免会有人趁机中饱私囊和兼有滥用民力的事情出现。陛下向来爱惜民力,你不要让人抓到把柄。”李毂谆谆告诫道。

    郭威平河中三叛时,正是李毂担任西南水陆转运使,负责粮草器械的筹措与转运,又是掌管盐铁、度支与户部的三司使,对这方面最有发言权。

    “多谢李叔提醒。”韩奕诚恳地接受。他朝御街外看去,见符彦琳等人正卖力地向他招手,连忙告罪走了过去。

    李毂追在身后喊道:“你什么时候娶小婉过门?”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