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9:22
字数:1053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作者:肖申克117

    稍懂历史的都知道,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创的大唐帝国曾经盛极一时,它的由盛转衰的标志件即是安史之乱。在这之后,藩镇林立,皇室大权旁落,再经过黄巢、王仙芝军摧枯拉朽般地攻击,唐朝最终走入历史。

    从此,北方中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王朝,南方出现了吴、吴越、南平、楚、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唐等九个国家,加上北方的北汉,称为“十国”,合称“五代十国”。习惯上,人们提到五代史,实际上说的是“五代十国史”。得中原者得天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五个中原王朝在史家的观念中,为中国正溯,同时南方政权常以北方中原为宗主,所以新旧《五代史》,薛与欧阳氏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皇帝作本纪,其他政权的统治者为世袭、世家、僭伪等。

    本篇文章不仅要介绍为史家所承认的皇帝,也包括南方政权的君主,这些君主或正式称帝,或因臣服中原而称王、节度使,还包括幽州刘仁恭这样的从来就没人拿他当一回事的土皇帝。

    读五代史,我们单单从这些短命政权的易代,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十分黑暗与混乱的时代,天底下同时有那么多称霸一方的豪强,还能有安宁的世界吗?大多数君主的罪恶几乎罄竹难书,君王们的儿子及宫中的女人们也成了一国成败的注脚。俗语云,有其父必有其子,还有成功男人背后必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等等。

    首先从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说起。

    一、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的大名,不仅是因为他杀了唐朝的两位末代皇帝,也不仅是因为唐朝最终丧于其手,并开创了五代的序幕,更是因为他残忍、奸诈、好色,这是一个烂到了极点的人物。如果不是恰逢乱世,朱温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有机会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

    然而这样卑劣的人物,父亲却是一位本分贫寒的老学究。朱老夫子生有三子,长子朱全昱,次子朱存,朱温在家排行老三,小号朱阿三。相传朱温出生时有异象,家屋上有红光宵天,邻人以为朱家着火了。

    皇帝们出生时大多有异象,我们可以一笑了之,而五代的祥瑞更是层出不穷,还有无穷的有预兆的童谣、民谣,令人眼花缭乱,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朱老夫子虽然生了仨儿,但自己教书挣的钱不敷家用,死后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安葬都成了问题。朱氏兄弟三个人这时的年纪还不大,都跟着母亲从砀山去了萧县的刘氏家当了下人。老大朱全昱老实本分,肯为主人家卖力干活,只是力气却不足,老二力气不小,却是极懒惰,至于朱阿三,不仅懒,而且狡诈。

    刘大户对朱家兄弟还是很不错的,原来刘大户是个孝子,其母曾看见朱阿三睡榻上有赤蛇蟠住,光芒四射,认为朱阿三不是凡人,挺维护朱阿三。朱阿三却终日无所事事,不卖力干活,甚至有一天还将主人家的饭锅给拿去卖了,可见朱阿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朱阿三,你现已经长大成人,还这么顽劣,你将来能会有什么出息?”刘大户气得七窍生烟。

    “平生所喜,惟有骑射。不如给我弓箭,我自己去山中打猎,也能贴补一下主人。”朱阿三回道。

    刘大户也同意。朱阿三与二哥一起出出猎,也很少空手回来,呼啸山野正好也适合他们的心意。他们至少还有射箭的本事,做强盗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有一天,兄弟俩人路过宋州郊外,正遇上一官家女郎去寺院烧香,原来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生的貌美如花,又正值青春年华。

    天呐,朱阿三认为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女神,人家朱阿三也有自己青春少年时,也有当纯情少年的资格。朱阿三得了单相思,他也知道自己跟人家千金小姐的差距太大,如果他当时敢用强,恐怕就没机会当皇帝了。

    爱情的力量太伟大了,朱阿三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和自己的二哥去投军,去建功立业,去出人头地。

    投的当然不是官军,而是肆虐山东、河南一带的黄巢军,临行前还骗了自己的母亲一次,只说是出远门谋生。一离开了母亲的看护,朱家两兄弟直奔山东,他们二人都身强体壮,又有一身武艺,当然拥有当强盗的资本。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天生就是当强盗的料,不久就在黄巢军中当了军官,老二朱存趁机抢美女充当玩物,但朱阿三却还是对张氏女念念不忘,起初颇有坐怀不乱的意志。

    冲天大将军黄巢率领主力南下,朱阿三留守山东。朱家老二跟随主力南下,战浙闽,趋广南,一路上烧杀抢掠,但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又加上唐朝官军围追堵截,黄巢军损失巨大,朱老二也战死异乡。黄巢军遂北归,沿湘而下,然后出长江,渡河北上,命令朱阿三等留守山东的兵马,并力攻克东都洛阳,兵锋又右转向潼关,竟克了唐都长安,将唐僖宗赶到了蜀地。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号称大齐皇帝,他将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中原十室九空,流民千里,唐帝国的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朱阿三早就不做光棍了,东攻西掠,掠得的女子不知有多少,总是没过几天又要换玩物,这暴露了他好色的本性。

    冥冥之中自有定律,某天,朱阿三竟在流民队伍中发现了他梦中情人。那张氏女虽然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可是在这处处是战火的年代里,连皇帝都是一夜三惊,她一个女子又算得了什么?

    我的眼里只有你!朱阿三立刻旧情复燃,当即决定要娶自己的初恋——张氏女为正室。诸位读者,在此种情况下,张氏女能拒绝吗?

    然而新婚燕尔的朱阿三,接到了黄巢让他去攻打河中命令,朱阿三无奈中拔军出发。没想到,朱阿三被杀得大败,这时有幕僚建议他投靠唐廷,那时黄巢已露败象。朱阿三自己拿不定主意,致书张氏问可否,张氏回信表示同意。朱阿三生性残暴,部下们无人敢谏,唯有张氏一句话,就能让朱阿三乖乖地听话。张氏因为出身的原因,贤明能达,也挺有见识,常常所料,语多奇中,这让朱阿三有敬畏之心。朱阿三行军打仗时,一收到张氏要他回军的信,立刻掉头就回,绝不耽搁。

    天生一个聪慧的张氏女,却助纣为虐!

    所以,朱阿三摇身一变,又成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且被赐名朱全忠。这个名字赐的好啊!朱阿三五毒俱全,全身上下就是没有一个“忠”字。

    不久,朱阿三被拜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河东李克用替唐廷收复了长安后,朱阿三带着张氏回河南,这一次真称得上是衣锦还乡。香车宝马与娇妻美妾,更有节度使的赫赫仪仗。

    诸位可以想像一下,他那寄人篱下的大哥和母亲在听到汴帅的亲兵来找的消息时,会是个什么情景?这年头就怕遇到兵,大哥和母亲以为朱阿三在外做贼的消息被官府知道了,官军来抓亲属来着,在提心吊胆好一阵后,这才知道家中老三发达了。

    朱阿三当然要摆谱,尤其是家乡人民的面前,仪仗盛大,出手豪巨,谁叫你们以前看不起我?我偏要让你们羡慕得要死!

    尽管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要问朱阿三,离家五年在外打工奋斗,可曾捎个口信回来?二哥朱存战死异乡,可曾收回遗骨?二哥的两个儿子可有下落?

    朱阿三残暴。他不仅派人杀了唐昭宗,还将德王等九个皇子“请”到了九曲池,这些皇子都是十来岁的小孩,被军士大杯灌酒,然后用弓弦活活勒死。部下谋士李振曾考进士多次,次次榜上无名,他因此憎恨朝中的缙绅们,力劝朱阿三道:“此辈常自诩为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于时,一夜之间,三十多个唐朝大臣葬身黄河。朱阿三军法太苛,每次战斗,凡是主官战死或被对方俘虏,其所统军士皆斩,名为“跋队斩”。这样一来,军士们常有逃亡,朱阿三又发明了在军士脸上刺字的法子,这开了历史先河。同时代幽州的刘仁恭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氏不仅在15以上的男子脸上刺字,连士人也逃不过。

    公元893年,朱温在巨野击败朱瑄部,俘虏士兵3000余名。恰在此时,狂风暴起,飞沙弥漫,朱温兽性大发,竟说:“此乃杀人未足耳”。下令将这3000余名降卒全部杀光。

    朱阿三奸诈。当他需要别人帮忙时,甘愿给人磕头,一旦不需要别人了,他会对自己的大恩人痛下黑手。河东李克用曾对他有大恩,就差点上了他的鸿门宴大当,所以侥幸逃过一劫的李氏跟他结下世仇,临死时也不忘教导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一定要灭梁。朱阿三就连为自己登上权力高峰立下汗马功劳的老部下们也不放过,一个一个杀掉,甚至连一个像样点的理由也懒得想。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了后梁的开国皇帝。他登基的那一年,是公元907年。

    朱阿三更好色。正室张氏在世时,他尚能听张氏规劝,张氏一死,朱阿三就无法无天了。朱阿三曾是个成功男人,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女人,当他失去这个女人时,他很快就要失败了。

    有一天,他听说河南尹张全义家中花园池沼甚多,就带着侍从去张全义家中做客兼养病。这一住数日,他的病好了一大半,又见张家女眷多半姿色不错,这色心就炽热起来。第一次召了张全义爱妾两人陪他睡觉,第二次改召张全义的女儿,第三次轮到了张全义的儿媳。总之,张全义家中的女人,除了嫁出去的,全都玉体横陈,被朱阿三挨个睡了个遍。张全义的儿子戴了皇帝的绿帽子,羞愤难当,提了把快刀想趁夜去杀掉皇帝,被张全义拼命拦下。

    第二天,有人传报张全义,说皇帝朱阿三要见他。张全义以为自己儿子想刺杀皇帝的事情被发现了,吓得要死,其妻储氏笑道:“如此胆怯,做甚么男儿汉?我随同入见,包管无事!”这位储氏仗着自己跟朱阿三睡过觉,去找朱阿三说情,那朱阿三虽然睡了人家有夫之妇,但也害怕被人家当事人公开说起,也就将此事放到一边,打道回宫了。

    这还不算什么,朱阿三还睡了自己的儿媳,做“扒灰老”。当然不止一个儿媳跟他亲密接触过,因为他有一大群儿子,可见其无耻。

    朱阿三有八个儿子,老大早死;次子朱友文是义子,本来皇位的继承权没他什么份,但他却有一个漂亮的老婆王氏,王氏常常被朱阿三叫到床上谈心,王氏娇艳如花,很讨公爹朱阿三欢心,王氏为了自己的丈夫朱友文,对朱阿三也是曲意奉承,很有职业精神,其间香艳如何不为外人道也;三子朱友珪的母亲出身卑贱,原是宋州的一个营妓,与朱阿三野合生下了朱友珪,朱友珪因此常被兄弟们取笑,但他也有一个漂亮老婆张氏,张氏也常常去为公爹暖被窝。

    但报应总会来的,朱阿三有次泛舟九曲池,一股怪风吹来,竟将龙舟吹翻,朱阿三差点淹死。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朱阿三惊魂不定,夜晚睡觉时,需要妃嫔宫女通宵守着,才稍为安心一些。有一天他跟王氏说,要王氏去汴梁将她丈夫朱友文叫来,要把帝位传给他。

    王氏“苦尽甘来”,当即收拾行装。可是却被朱友珪的老婆张氏知道了,张氏连忙告诉朱友珪。朱友珪正急着团团转时,又接到了让他去莱州当刺史的命令,部下冯廷谔说:“近来左迁者,多半被诛,事已万急,不行大事,死在眼前矣!”

    大事,便是,自己当皇帝。按照继承次序,朱友珪做为朱阿三亲生子中最年长的,最应当继承皇位。如果被养子朱友文夺了皇位,那么朱友文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极有可能要杀了包括朱友珪在内的六个弟弟,尤其是朱阿三的亲生子。

    所以事不宜迟,朱友珪勾结左龙虎军统军韩勍。韩勍因为朱阿三喜怒无常,功臣宿将往往诛死,令人心寒,害怕自己将来也是这个下场,所以他与朱友珪一拍即合。

    朱友珪与韩勍二人率兵闯入内宫,宫人四散,单剩下一个朱阿三。

    “反者何人?”又老又病的老朱迷惑地问道。

    “不是外人!”朱友珪回道。当然不是外人,连女人都能共享。

    “我原来就怀疑你这个逆子,后悔不早点杀了你。你敢杀为父,天地岂能容你?”朱阿三暴怒。他忘了自己睡了儿媳妇们,天理也是难容的。

    “老贼当碎尸万段!”朱友珪瞋目道。冯廷谔提刀向前,朱阿三绕着柱跑,砍了三次都扑了个空,砍在了柱子上。朱阿三又老又病,眼冒金花,倒在了龙床上,被冯廷谔一刀捅在了肥肚子上,一命呜呼。朱阿三和安禄山一个死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二、后梁郢王朱友珪与末帝朱友贞

    (未完待续)T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