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9:10
字数:1103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臣叩见陛下万岁”

    皇宫大内中,韩奕恭敬地向郭威参拜。WW.YZUU点m

    “唔,你还知道回来啊?不怕朕问罪吗?”郭威威严而又略显激动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臣正因惧怕陛下万乘之怒,故而日夜兼程还汴,哪怕是身临敌境围困万重,臣亦不敢忘记陛下隆恩。”韩奕一本正经地对答道。

    “哼,起来吧”

    郭威冷哼道。

    正值正午时分,打从早朝时起,郭威就忙于处理政事,此时肚子也饿了,他吩咐宫人摆了一桌子菜肴。

    韩奕下意识地瞄了一眼郭威面前的七八样菜式,发现郭威今天难得奢侈了一回。

    “一起用餐吧,省得浪费了。”郭威口中故意说道,他其实本来就是要留韩奕在宫中用餐。

    “谢陛下”韩奕也不推辞,竟与郭威面对面坐下。他偷偷打量了郭威一眼,半年不见,郭威鬓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更多了些。

    “怎么,朕老了吧?”郭威冷不丁的说道。

    “陛下春秋正盛,何来年老之说?”韩奕唯心地说道。

    “虚伪”郭威骂道,像是自言自语,“这人一老,便觉这日子过的飞快,朕总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哩。每天上朝时,大臣们都高呼万岁,朕算甚么万岁呢?将来还不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韩奕不敢接口。

    “听说你爱吃蟹,正巧宫里今日有这食材,你多吃点,朕这宫里的厨子绝不比金陵的差”郭威仍板着脸,却伸手给韩奕递了一只蒸蟹。

    韩奕接过来,扯下一条蟹腿,放入嘴中品尝。郭威面上带着探究的神色,韩奕这时才品评道:

    “这蟹太瘦,又不鲜美,陛子厨子的手艺也是差了点。”

    令伺候在一旁的宫人们意外的是,郭威并未勃然大怒:

    “哦?那朕派一支军队去江南捕蟹,顺便将江南的厨子抓来替朕蒸蟹,可否?”

    “眼下不行,三年可期”韩奕答道。

    “为何必须要等三年才可去江南捕蟹?”郭威问道。

    韩奕从容答道:

    “陛下要捕蟹,首先要用称手的工具,还要安排好家事,以防后院失火,更须保证无人闯入自家后院,等陛下准备好了,差不过也有三年的时间了。”

    郭威低头沉吟道:“三年嘛,朕可以等。【叶*子】【悠*悠】”

    “陛下招待臣品蟹,臣无有为报,特献一图,请陛下一观”韩奕道,他示意太监们将自己带来的图铺在地上。

    正是韩奕亲手所绘江南君臣图。郭威站起身来,指着图中一位雍容华贵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肖像道:

    “他便是李璟?朕看他稀松平常,不过是个乡下财主。”

    韩奕暗笑郭威门缝里看人,笑道:

    “陛下,他只是个养蟹的”

    “对,这只是个养蟹的,那身边的一群尖耳猴腮的人物又是谁?”郭威大笑。

    “一群偷蟹的”韩奕又答道,“而他们的主人正是养蟹的那位。”

    郭威愣了愣神,听了韩奕的话,他仔细打量着宋齐丘、冯延已、冯延鲁、魏岑、查文徽、陈觉等人,见韩奕笔下的众位江南重臣,无一不是权奸幸臣的模样。

    “好、好”郭威大喜,命人将江南君臣图小心收好,亲手拉着韩奕坐下,接连饮了三大盏酒。

    “子仲受委屈了”郭威有感而发,“你这次奉命出使江南,差点回不来,朕每当想起此事,都觉后悔无比。你能安然回来,朕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韩奕不知郭威是指自己被罢官,还是指出使江南险些有去无回之事,或许是兼而有之吧。郭威今天能当面说出这番话,也算是向韩奕道歉,纵是郭威是个明主,也不能放下皇帝的脸面明确地向自己的臣子认错。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韩奕当即表着忠心。

    “眼下倒有一事,须子仲为朕分忧。”郭威放下杯盏。

    “请陛下训示”韩奕忙道。

    “陕西最近不太平,朕心烦恼。朝中大臣们均以为陕西诸事,应以安抚为根本,故朕欲派陕州节度使折从阮前往招抚。”

    “臣昨日回来时,略有耳闻。”

    “对庆州之乱,你有何看法?”

    “庆州事小,最关键的还要看陛下要如何对待番人。”韩奕字斟句酌,“倘若陛下只要庆州事平,只须调集数州兵马即可平定。但臣以为,陛下更需要的是长治久安,在臣的眼里,党项人与契丹人无异。”

    郭威眼中闪过惊异之色,问道:“李彝殷吗?他族中可战之兵至多也不过五千,只要他安分守己,朕自然不会为难他。”

    “陛下,一粒种子会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一个婴儿变会长成七尺纠纠男儿。【叶*子】【悠*悠】明日之党项,难道不会成为今日之契丹吗?”韩奕反驳道。

    “子仲太高看党项人了吧?”郭威惊道。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态”韩奕斩钉截铁地说道,“臣知道,自唐末以来,历代朝廷力量不足,因而都对西北党项人采取绥靖优抚之策,以致党项人有如今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朝今日之大敌固然是盘踞在燕北的契丹,更不必说太原方面了,假使异日再有党项强敌在横山一带虎视眈眈,那我朝便要两面开战,首尾难顾了”

    “党项人以种落为群,虽有部分定居,但仍是番人习性,骁勇好战,一旦见势不妙,便会逃至沙渍戈壁之中。朝廷官军若想将李氏一族一网打尽,怕是不易。朕担心一招不慎,步步皆输,逼党项人公开造反了。”郭威思索道。

    郭威纵是武人出身,但魄力仍有不足,或许是因为年纪已大的原因,趋于保守,而朝中大臣们,也大多饱经丧乱之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韩奕这时又转而说道:

    “那臣与陛下说说灵州吧。”

    “对,灵州也出件事情,朕也颇敢为难。”

    “臣斗胆揣测,陛下对冯氏的恶行并不太在乎,而在乎的是藩镇们与朝廷是否一心是否归附王化吧?”

    “灵州冯继业弑兄,自为留后,这事如今举朝皆知,朕举棋难断啊。朕若是下旨问罪,冯氏怕会狗急跳墙,灵州地处河西偏远,朕实在是鞭长莫及啊,但若是对他这恶事不问,默认了他的表章,依惯例封他做朔方节度使,则会让全天下的藩镇小看了朕。朕实在厌不下这口恶气。”郭威怒道,“冯继业、李彝殷,还有延州高允权,都给朕添乱,子仲有何高见替朕出了这口恶气?”

    “无它,臣愿替陛下将他们一网打尽”韩奕请命道。

    郭威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禁斥道:“你几时学会了夸口?”

    “以三年为期,臣愿下军令状”韩奕无所畏惧,直视着郭威,“陛下若不满意,臣再以项上人头担保!”

    韩奕的誓言,让郭威既喜又惊,更多的却是怀疑:

    “朕本想命你协助折从阮平定庆州之乱,再震服夏州与延州,并无挑起大战之念。朕却未想到你的胃口却是如此之大”郭威道。

    “陛下,在旁人的眼中河西不过是化外之地,身处群番之中,灵州每年光耗费的招抚群番钱财,就花费六千万,所以朝臣们大多认为灵州是个大包袱,或者说是个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也就是每年可以通过与番人互市得到三五百匹良马。可在臣的眼里,灵州却是一块宝地”韩奕解释道。

    “何以见得?”郭威问道,“朕记得去年凉州留后折逋嘉施上表请帅于朝廷,朝廷张榜纳贤,举朝内外,数月竟无一人自荐,天底下竟有人不愿做节度使的,皆因世人畏惧西北的苦寒与番人的难制。到最后,还是王秀峰举荐了申师厚,这才成行。”

    “那臣便说说凉州吧”

    “怎么又说起凉州了,你这脑袋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是陛下先说起凉州的”

    “好吧,难道凉州在韩子仲的眼里也是一块宝地?你去做河西节度使吧”

    “陛下可知道今年汴梁玉器的价钱,只及往年的三成吗?”

    “怎么又说到汴梁了?朕哪知道玉器价钱”

    郭威要有暴走的迹象。

    “好吧,臣就从汴梁玉器卖价说起,冯太师今年年初时曾向陛下进献了两块玉制的宝印吧?”

    “传国玉玺已经不知所终,据说当年晋主引辽兵入洛时,传国玉玺随末帝从珂葬身火海了。冯太师历经数朝,无数次见过传国玉玺,他就替朕仿造了两方。”

    “陛下这两方印玺,所用玉材其实是从西域回鹘商人手中购得的。如若在平时,自然价钱不菲,自晋、汉以来,回鹘人每至京师,朝廷都禁止胡商与百姓私下买卖交易,其所有宝货皆由官家购入,民间百姓若敢购买定当问罪。”

    “嗯,朕曾下旨,凡胡商来我朝,任其私下交易,官府不得禁诘。朕还是个军头时曾听说,这些胡商打着进贡的名义入觐,那甘州回鹘人还自称是我中国外甥,朝廷为了体面,动辄回赐数万,远超其所献宝货。朕为皇帝,穷的很,就不需要这些体面。”

    “陛下英明所以,京师玉器因可以自由买卖,价钱跌去了七八成,而冯太师因而可以用较低的花费为陛下购得两块最上等的玉材。”

    “这跟今天说的军国大事有关系吗?”

    “当然有。玉器因供小于求,因而价高而难求,反之若供大于求,则价低而易得。由此可见,正常商业往来才是平衡物价的必要条件,西域的的玉石、宝马、波斯锦、青冈砂等等皆是我中原所需,而我中原地大物博,更有许多令胡商艳羡的物产,一匹绸缎在西域番国可换得宝马百匹。臣观江南风物,商业尤盛,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假使我朝能令河西商道通畅,则每年光是关税便是很大一笔进项。”

    郭威沉思,颇为意动。

    “朝廷若要保证商道通畅,则必须将灵、凉牢牢控制住,回鹘商人又抱怨党项人常常截断商道,从中收取重赂。臣又听说河西沙、瓜二州之主姓曹,乃我中原汉裔,前几朝曾屡有遣使来贡。所以臣以为,我朝须有大气魄,掌握灵、凉,剿灭党项,沟通西域,再现盛唐雄风”

    “嗯,这听起来很不错。你再说说灵州吧?灵州是个怎样的宝地?”

    “灵州背靠贺兰一山,其山势几乎与黄河并行向东北延伸,可以阻挡山北风沙,臣又听说其山东北有座险要的关隘,加上黄河天险,可以说易守难攻。贺兰山下,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又有黄河灌溉便利,可耕可牧。朝廷若是直接掌握灵州,悉心经营,三年必有小成,待五年之后,灵州必成塞外江南。若论军事,则进可攻,退可守”

    “若是成功,灵州一道既可自筹粮草养兵,不费朝廷一兵一钱,当地还可向朝廷输送富贵的军马。朝廷牢牢地掌握了灵州,夏州李彝殷后背就在朝廷箭矢指向所在,他安敢有所异动?另外朝廷一旦与辽人重新开战,灵州自然可以另出奇兵,让辽人不得不分兵对峙。一举而数得,何乐而不为?”

    韩奕见郭威更为意动,继续说道:

    “在臣看来,灵州、夏州与庆州,亦或是凉州、瓜州,其实都归结于一事,那就是解决党项的问题,回鹘人不足为虑。臣以为,朝廷以招抚庆州野鸡族为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寻机先剿灭灵州冯氏,然后再图夏州,关键还是在于灵州。”

    “官军能过横山吗?”郭威质疑道,“你要领兵去攻打灵州,须经党项人地界。秀峰曾说过,假使官军逼近横山,李彝殷必反,朕深以为然,所以折从阮不能带太多的兵马,你的义勇军更不可带去。”

    “王相公之论,臣并无异议。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臣斗胆揣测,陛下最低要求便是让庆州之乱迅速平定,稳定盐务,并且要让高允权与李殷彝二人都安份一些,所以陛下要臣随折令公庆州一行,既要让李、高等不敢轻举妄动,又不能太令他们过于担心?”

    “正是如此”郭威点头道。

    “如果这是阳谋的话,为何不在阳谋之下,加上一点阴谋呢?臣虽无大才,至少敢保证能完成陛下最低要求,臣只问陛下心动与否?”

    郭威早已经被韩奕说动,他兴奋地亲手替韩奕斟了满满一盏酒:

    “子仲果然有大手笔大谋略能见人所不能见,更能虑人所不能虑”

    “陛下同意了?”韩奕喜道。

    “你胃口太大,恐怕吞不下这么多”郭威收起笑脸。

    “臣虽年轻,但已经不再轻狂。”韩奕肃然说道,“古人不破楼兰誓不还,楼兰太远,臣愿为陛下踏破那巍巍贺兰山阙”

    .。.。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节请到【】阅读,地址:~~~~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