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107 平边策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9:23
字数:570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臣奕言:

    自唐末以降,群雄逐鹿,烽火延绵,民不聊生,贤良远遁。天下事,大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我中原粗定,君明臣贤,声教被于八荒,虎贲王师数十万,枕戈待旦。

    伏惟陛下尊临万国,奄有八方,荡三季之浇风,振百王之旧典。设四科而罗俊彦,提二柄而御英雄。今欲削平四海,席卷天下,一统华夏,上顺天意,下体民心,正当其时也!

    功业者,有难易之别。或以为,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无往而不利。

    臣观南方列侯,淮南、两蜀易图,盖自古以中原伐江南,成功者众也,以江南统中原,功成者鲜有闻也;纵观前代,又无不先取上流,然后顺流而并南方,秦取巴蜀而并六国,汉取巴蜀而灭项羽,晋灭蜀汉而亡吴,惟光武例外。

    今有近臣给事中窦仪、中书舍人杨昭俭与比部郎中王朴三贤上《平边策》,宏篇议论,谓宜用兵江、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诚可谓是真知灼见也。

    然兵者,死生之大事,不可不察也。为将者,往往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得之窃喜万分,失之辗转反侧。中枢之臣者,又安于守常,亦注重眼前之得失,而失之于远见卓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臣驽钝,臣无状,臣伏拜,敢问陛下得江南、两蜀、岭南数百州之地,一扫唐末纷乱割据,功盖前代先贤圣主,鸿基与五岳比高,将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无远见,子孙受辱。盖急功近利,深谋远虑者所不取!

    臣以为,军国大事,固然有难易之分,却亦有战略庙算与战术手段之别。一城一池之得失,不过是战术小利。

    谁为我王师之敌?非伪唐也,亦非伪蜀!伪唐文弱,其下朋党为奸,伪蜀昏庸,左右小人擅政。荆南高氏,天下笑之曰:高无赖。君不见,辽虏控弦持兵三十万,牧马燕云乎?石晋认虏为父,擅割我燕云十六州,遗祸万端,此乃心腹大患。相较而言,南方诸藩不过小疾。

    臣观契丹数十年以来,士马精强,吞噬四邻,战必胜,攻必取。辽得燕云,既得其地,又得中国之民,粮食不需贸易;得中国巧匠,精甲自造自足;得中国士人,反害父母宗邦。又恰逢中原多故,列强相攻,较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天助契丹也!

    我失燕云,既失雁门、居庸、榆关之险,又失塞外牧监之利,至今中原缺马,仅赖延、庆党羌市马,杯水车薪。更何况,今日之党羌,其心有异,岂异于昨日之契丹乎?

    辽人每每南掠,居高临下,势如建瓴,兼有马战之利,兵出燕云,旬日可抵澶渊。河北沿边,兵少不足以待寇,兵多则馈运难以为继,我出则彼归,我归则彼至,而我将士欲服契丹,须仰攻高阜,而深入虏境,粮草不济,易为辽人所乘,高下立见也。

    臣叩首,奏与天听,为子孙祸福之战略远见,须以举国之力,肝脑涂地,扫燕败辽,收复燕云!如此,方敢豪言高忱无忧,盛业共磐石永固矣。否则,子孙将有不血食之忧也。

    或以为,辽人擅野战,有战马之利,衣皮毛、渴冰雪、披黄沙、耐饥饿,兵甲之强,中国不足以战而胜之,故应先易后难,先平江南,再以举国之力,徐图北伐。

    对焉?此短视之见也!

    或视幽蓟为外邦之属,无关中国,得之则喜,弗得则听之任之。国朝若平江南,彼辈必言天下无事,安于守常,此非短视之徒,便是懦弱之辈也。历代衰亡,在于知安不知危,能逸不能劳,此其患不在于今,而将见之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故,历代各朝祖宗创业艰难,而其子孙鲜有闻者。

    臣观辽祖耶律阿保机,类比唐高祖,征渤海、败女直、收室韦、服奚人,开创辽国基业。其后耶律德光,恰如唐太宗,为人多智,善用谋士,四方侵掠,乘中国纷乱,窃我燕云天险地利,稳操胜券。又蕃汉分治,仿中国制度,用汉士为大臣,以汉法治汉民,治下牲畜蕃息无大灾,粮甲自给。故耶律德光能长驱直入,大掠两河,兵入汴梁,杀我百姓百万,其罪罄竹难书。

    其次耶律兀欲,不过中庸之资,中原方得以稍息。

    臣闻今辽主述律,号称“睡王”,嗜酒如命,日夜沉醉,无心政事,好杀无辜。其治下群酋争雄,三日一小叛,五日一大叛,国无宁日,虏势日衰。

    彼之昏君,我之贤臣。此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失必悔矣。若国朝先图南征,臣料三年可平江淮,两川一年足矣,昔者郭崇韬平前蜀,不过七十日矣。及陛下扫平岭南之时,则至少十五年矣。其间,辽蕃若有中兴之主出,厉兵秣马,巩固幽蓟,居高临下,则我中国子孙将夜不能寐也!

    故,臣斗胆进言,愿陛下以收复燕云为首要战略要务,而战术则是先平江淮。若平江淮,须先西讨伪蜀。

    窃闻秦、凤之民,不堪蜀主无道,赴汴叩阙,乞兵讨伐。臣虽不材,愿领偏师一部,为陛下先取成、阶、秦、凤四城,耀兵散关,威慑两蜀。此四城者,巴蜀之屏障也,若收之囊中,逼其输钱粮百万犒我周师,实我府库,将士也得历练。蜀人必不敢反侧,将仰我鼻息,是存是废,操之在我。如此,陛下可安心挥师南伐江淮,以陛下之英明神武,三军用命,蜀人不敢连衡伪唐,我朝三年以内必取江北十四州六十余县,饮马长江。

    用兵秦、凤,其图不在平蜀;出讨江、淮,其利不在阅兵金陵。自唐以降,所谓扬一益二,盖淮南赋税之利冠于天下,其次成都。再者,我王师南下,再有秦、凤之役,天下莫不惊惧丧胆,伏首称臣,却不敢互救。

    散关、襄汉、长江一线,即是我王师止戈之所,愿陛下掬一抔长江水,饮马洗兵,挟西征、南征之全锐,北伐燕云。方其时也,既得扬、益财赋养军,又无后顾之忧。陛下可毕全功于一役,攻坚拔锐,收复燕云。

    斯后,陛下再挟代北之铁骑雄风,收取江南一叶,恰如秋风扫落叶,探囊取物耳。

    此谓:先难后易。

    倘若国朝贪图南方州郡,无十五年之功,南方诸藩难以讨平,臣恐王师陷入连年征伐,师老兵疲,丧我锐气。

    高平之战,樊爱能、何徽等望风而逃,及陛下亲冒箭矢,三军方振奋而起,贼军遂大溃,后辽骑退屯代州,诸将望而生畏,岂欺软怕硬乎?诸辈征南,必受陛下奖赏,高官厚禄,心中益骄,必趋于守常,留恋自身荣华,安敢再言与辽人决一雌雄乎?况辽人牧马燕云,占据地利,是和是战,操之在彼,却是心腹大患也。

    臣惶恐奏曰:陛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汉蕃可世代和睦共处乎?

    无论陛下是否用臣之策,臣恭请陛下勿示于他人,此军国机密重事也,不足为外人所晓。

    臣顿首!T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