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7:48
字数:1265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入粱城内,秘书郎李昉捧着一堆文书,站在门下省官舍品旧,举足不前。

    今年二十五岁的李昉,是年轻一辈文人中的翘楚。他本是靠父荫补太庙斋郎,迁太子校书,但在去年他赴科举,进士及第,才授为秘书郎的。

    近世战乱不止,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科举少有停罢,大多数文人穷首皓经,即便高中了进士,也不得一选。举朝官多,但眼巴巴等着空缺的官更多。

    最理想的出路却是投入藩镇、刺史的门下为幕僚从事,要么被武夫们举荐而得到升迁,或者就是随着武夫爵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譬如投靠韩奕的咎居润、沈义伦,还有与李昉同科的王漆。王漆因为有才学出众,被郭威相中而聘为幕府从事,随郭威出征河中,还朝立玄迁了太常承。

    能成为秘书郎,李昉已经感到很知足,同科的许多人如今还在家里。盼星盼月地等着侯选。今天他因公事要去见给事中陶殷,那陶殿博览强记,精通经史,诸子佛老。天文历数,咸有所学,为人又能言善辩。是当今文坛之圣手,此人又爱赞誉后学末进,所以如李昉同辈的文人爱与之交往,希望得到陶给事的赞誉,但李昉是同辈文人中的例外,避之唯恐不及。

    李昉深吸了一口气,迈步往官舍中走去。

    给事中陶藉陶大人,正埋头于公文之中。

    “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招蝉冠耳”。陶裂曾经夸下海口。

    其意是他必会受朝廷大用,就是登堂拜相也不在话下,人们曾经笑话他,但陶锻证明自己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本,早在石敬瑭废翰林学士时。朝廷六切词目,大多出自陶裂之手。为当时士林之最,末帝石重贵时,陶毁获赐绯袍、靴、劣、黑银带,在本朝陶殷也堪称当朝文笔第

    。

    李昉拜见陶锻之后。恭敬地将公文递上。陶殷浏览了一遍,抬头问道:“这公文走出自何人之手?”

    “回大人,正是下官所拟李昉毕恭毕敬地答道。

    “嗯。文采还算不错,格式也丝毫不差,唯有这字还需多练。”陶藕执笔签署意见与自家名号,李昉瞄了一眼,见陶殷写得一手好隶书。自己差得太远。

    “大人教的是”。李昉道。

    “认识李侍中否?”陶殷落笔之后,又问道。

    李昉心中一慎,装作不知:“不知是哪位李侍中?”

    “还有谁?当然是李茄李侍中了。”陶裂轻轻一笑。

    “是下官远房从叔。”李昉答道。

    李昉不仅与李粒同宗而且同里,虽非直系,但总沾亲带故。李歉当年因为被辽人掳向北方,待返回大粱时,大粱城已经换了主人,包括自己在大梁城内的宅第,因为刘知远将他的宅第赐给了大功臣苏逢吉。那时刘知远恐怕也当李粒与冯道等人只会死在虏境。李歉的弟弟们心怀不满,也惦记着在兵乱中藏匿宅第中的财物,酒后失言,度次当着苏逢吉之子的面说苏逢吉的坏话,偏偏这时李歉献出宅券,向苏逢吉示好,更让苏逢吉嫉恨,结果是举家诛灭。

    其罪有三,其一,阴结辽人。以作内应;其二,勾结李守贞,阴谋颠覆朝廷;其三,欲率家人焚烧山陵,纵火焚烧京城作乱。这三大罪状,任何一条都足以让李粒万劫不复。罪状原本列出李氏及家仆二十人,苏逢吉提笔,将轻轻加了几笔,变成了“五”字,世上便又多了三十条冤魂。

    “李氏之祸,陶某出力甚大!”陶裂轻弹自己身上的绯衣,扬着下巴说道,他瞧着绿衣李昉,有些洋洋得意,好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寻常事。

    当初陶獠初入仕途,以校书郎起家。后来不过是单州军事判官,他一心想往上爬,便向当时在朝中任高官的李歉投书,李粒此人爱引荐年轻后辈,见陶裂确有文采,便提携陶殷,陶裂因此青云直上。

    李歉对陶锻有大恩,陶殿却落井下石,帮着苏逢吉陷害李歉,换作常人就是一件隐秘之事,得藏着掖着,但陶殷当着李昉的面,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可见此人的肆无忌惮与自负、无耻。去年李歉遭祸时,李昉当然也知道陶锻做过不少落井之事。

    李昉支支吾吾地应答了几句。然后浑浑噩噩地走出官舍,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不想再回秘阁官署,想到自己有好长时日未去拜访太师冯道,一边想着方才陶殷说的话,一边闷着头往大街上奔去。

    “站住、站住!”

    数声暴喝声响起,夹杂着利刃出鞘的声响,李昉吓了个大跳。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闯入了一支马队的当中,这支二十人的马队骑士个个皆是精壮的军士,将他团团包围,军士们身后是一位骑着健马的年轻紫衣者。

    李昉心虚,或许是他身上的绿色官服帮了他大忙,如今这年头要是个平民百姓敢冲撞了武人们的马队,就是不会血溅当场,也要吃上几鞭。

    那年轻紫衣者,正是奉命入朝的西京留守韩奕。他与挥…沾伴来京,在郑门外与朝逞出仰的官员们寒暄了半天。用刁算京城。然后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恕罪、恕罪!”李昉连忙赔不是。他发现今天自己实在不应该出门,早知道不如装病告假。

    “这位大人为何如此神不守舍?”韩奕居高临下,打量着眼前的绿衣小官,他看得出这位文质彬彬的小官十分害怕。

    “准是朝廷没给他发俸禄,饿得慌!”郑宝在一旁开玩笑道。

    军士们闻言,纷纷含笑看着李昉。李昉大窘,呆立当场。

    “舍弟玩劣,这位大人莫要放在心上。在下韩奕,我的马队让大人受惊了。”韩奕说道,顺口问道,“不知大人何处高就?”

    李昉闻言大吃一惊,再瞧韩奕。见他果然年纪轻轻身服金紫,举朝文武,各处藩镇,除了西京留守韩奕,再也寻不出第二人。

    他与太常承王浮同科进士,时常往来,听过王浮对韩奕有极高的赞誉。

    “原来是韩侍中,秘书郎李昉见过侍中。”李昉躬身拜道,“方才是下官的不是,冲撞了侍中的车驾,侍中反而自谦,诚羞煞下官也!”

    “咦,你就是李昉李明远?”韩奕讶道。

    “正是在下,微名不敢污了侍中双耳。”李昉道。

    “韩某随郭枢密征河中时,偶听王浮王大人说过你,今日一见,幸甚!”韩奕跳下马,道:“秘书郎这是要去哪?为何如此慌张?”

    “回侍中,下官正要去冯太师府上拜会。”李昉道,“方才因心中有事,冒犯了侍中。”

    “好,韩某也要去太师府上。你我不如同行?”韩奕不由分说,弃了坐骑,拉着李昉。徒步前行。郑宝及部下们,也齐齐下马,跟在左右。

    李昉此人是个典型的文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却无城府,韩奕三言五句便将他生辰八字打听出来。

    “李兄与冯太师很熟吗?”韩奕问道。

    “待丰集集不耳如此称呼平官”李昉连忙说道。

    “咱各称各的!”韩真大度地摆手道,“我是武人,进士出身的人认识不多,韩某也识得几个字,也好附庸风雅,今日得遇李兄,也好攀谈一番。”

    “侍中谦逊了。太师德光望重。爱提携后进晚辈,曾对李某多有教益。李某已经有多日未去拜见了。”

    李昉见韩奕气度不凡,双腿健走如飞,自己不得不一路小跑,方才能跟上。韩奕回头笑问道:

    “听说李兄工诗文,可有辑录一集,让韩某一观?”

    “李某略有薄名而已。”李昉道,“不过,李某约了几位好友,相约在嘉庆节后同游相国寺,作诗结集。”

    “阳春佳季,桃李芬芳;正是踏青寻访佳时。李兄与贵友真会找机会,古刹、佳景、墨客,若是少了好酒,怕就做不出好文章来。”韩奕晃着脑袋说道,言语之间颇为羡慕。

    “自然少不了水酒几杯。”李昉见韩奕说的风趣,也面露希翼之色来。

    “韩某虽是莽夫武将,但向来对文人墨客倾慕,不知李兄可否替我引荐几位文坛英杰?”韩奕问道。

    “几个酸儒,无事呻吟罢了。不敢让侍中抒尊降贵。”李昉谨慎地说道。

    他再一次打量了韩奕一眼,见韩奕英俊潇洒,若换上羽扇纶巾,必是一副风流才子的形象,但文武有别,更是初次相识,他不可能将一个,武将更是一个位兼将相之人引入到自己一班附庸风雅的圈子当中。

    已经到了太师府,郑宝前去。门,递上名刺。

    “开疆拓土,征剿逆贼,戍边守土。为天子牧守四方,是我等武将职责所在。虽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致使国运昌盛国丰民阜,则是文臣的职责。”韩奕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李兄在京师小有名气,韩某在洛阳也如雷贯耳,岂能妄自菲薄?”

    “侍中说的是!”韩奕的一番话,让李昉刮目相看。

    说话间,太师府中门大开,政坛不倒翁冯道已经迈步走了出来。韩奕连忙迎上前拜道:

    “晚辈见过太师!”

    “免礼!”冯道坦然接受,故意说道,“子仲位兼将相,老夫岂敢倚老卖老?”

    “太师言重了。”韩奕回道。“晚辈奉命入朝为陛下祝寿,正想着趁这机会来府上盘垣半日。”

    冯道的目光移到李昉的身上。李昉连忙上前拜道:“见过太师!”

    “明远怎么会跟韩侍中一起来寒舍?”冯道诧异道。

    “路上遇上,正好同路。”韩奕解释道,“看来太师身受百官景仰,条条大路皆通太师府!”

    冯道虽位及三公三师,人人尊重。其实并无实权,不过是奉朝请罢了。他的府上虽然也常有访客,但其实还是比较冷清的。

    冯道将韩奕与李昉引入厅堂,分宾主落座。韩奕命郑宝取出一幅字画。亲手呈到冯道面前,冯道见这是一幅《登高望秋图》:

    少年册…怎滋味。爱卜层楼。爱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体阳心熬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昉口中低声吟道,见画上一位年轻将军登楼远眺,目光深邃,双眉川集,瞧那眉目与韩奕神似,说不尽的风流绸傥。

    “子仲的字,越来越好。这画嘛,好像这些年也没见长进。

    母道仔细打量着字画,评价道。

    “自晋末晚辈踏入军伍,在公府日实不过一年,大多出征在外,无暇习练。只是平日里处理公文,签署文书,字倒写得不少,这画却是久未再画过。”韩奕答道,“太师往来无白丁,俱是骚人雅客,送上这幅涂鸦拙作,略表心意。若送上它物,太过俗气

    “难得子仲苦心。”冯道脸上似笑非笑,“知我者,韩子仲也!”

    李昉听冯道与韩奕交谈,方才知道这幅字画乃韩奕亲作,他心中十分惊讶,不仅对韩奕妙手感到意外。更是对画中意境感到惊奇,心道韩奕年纪轻轻便位兼将相,还能有什么愁可谈?真所谓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冯道放下书画,又问了李昉最近可有新诗文。李昉回答说改日必送呈府上。

    “子仲这一趟入朝,来得有些匆忙啊。”冯道又说道,“听说今日郑门外,迎接的两省官员不少,既赐酒又赐袍靴。”

    “那是朝廷冲着折令公的面子。晚辈不过是借光罢了。”韩奕答道。“有一点太师说的对,我这一趟确实来得有些匆忙。”

    “听闻子仲为西京留守,既忙着修缘城池,又引洛入汴,恢复生产,短短半年,便成就一番新气象。看来是洛阳公务繁忙,脱不开身。”冯道不动声色。冯道见过太多的人,经历过太多的事,他见韩奕刚到京城,不及休息,便来拜见自己,又献上这一幅特别的字画。定是有事而来。

    “太师这是明知故问了。”韩奕道。

    李昉虽是个书生气十足的小官。但踏入官场的时日也不短了,他察言观色,见冯太师与韩奕似乎有要事要谈,不足为外人道也,连忙起身

    。

    待李昉走后,韩奕开门见山道:“朝廷命折令公、高令公等入朝,本不足为奇,陛下却遣使亲来洛阳传口谕,命我同期入朝。此举令晚辈困惑,请冯公为我解惑。”

    “子仲年少,然位兼将相,近世罕见。寻常人如你这般,定会居功自傲,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但我观你这首词,你似乎并非看不清世事,而是觉得有些棘手?看来。你从白身升至金紫之位,崛起太快,诸事太顺。”

    “太师说的是,晚辈寝食不安,若是命我移镇,我绝不会贪念洛阳一草一木,只是陛下如此做,令我如置炭火之上

    “你心意如何?”冯道反问道。

    “唯听君命!”韩奕答道。

    “老夫不过是无用之人,虽屡经丧乱,但持身立世,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财,不敢欺天欺地欺人,故累经磨难而获多福。子仲是明事理之人,难道要欺老夫昏庸吗?”

    “请太师恕罪!”弗奕面露愧色。颇为不平,“杨、史二公,执掌内外权柄,天下莫敢不从。我是武将,当然不敢不依杨、史二公意思行事。”

    “你心中既然早有决断,何必再来烦老夫?你即便是没有此意,你身边的刘德、咎居润之辈难道没有决断?”

    “这

    面对早就看穿了自己心思的冯道。韩奕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在皇帝与权臣之间,韩奕当然要站在权臣的一边,他担心的却是杨邻与史弘肇是否会疑己。他来见冯道,其实是想问冯道自己如何才能不让杨、史生疑,至于皇帝他完全没放在眼里。

    “郭枢密使回来了冯道端起茶盏,放在口鼻间噢着茶水的芬芳。不咸不淡地说着。

    “辽人南犯,郭公不是领兵巡边吗?。韩奕奇道。

    “郭侍中是前天深夜回京的。想来是郭侍中思亲心切,未及禀报陛下知道,便。开城门,带着牙队入了城。这本来也没什么,有一干宦官近侍不问来由,让陛下以为有乱兵斩关入城,一夜数惊。”冯道捋着花白长须,自顾自地说道,“听说郭侍中常在百官面前,赞扬子仲年少有为。郭侍中这次巡边,抵御辽寇,鞍马辛劳,子仲既曾受人恩惠,何不当面拜谢?”

    “噢!多谢太师赐教”。

    韩奕瞧了瞧冯道老神在在的模样。洗然大悟,立刻起身告辞。冯道暗示让他去找郭威,韩奕也不是没想到郭威,只是郭威自去年冬一直奉命率禁军北上抵御辽人南寇,远水解不了近渴。韩奕与郭威交好,又深受郭威看重,听冯道说郭威已经回朝,想去郭威府上拜见,若是郭威仍不拿自己当外人,那么自己的心就放下大半了。

    “一丘之貉”。望着韩奕匆匆的背影,冯道暗骂道。,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妾,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