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8:18
字数:1001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李瑰为自己的自负付出了几乎全军覆灭的代价。起初他欺负韩奕兵少,故意让出襄垣,引韩奕上当。本以为这样至少可以羞辱一下韩奕,哪里想到韩奕却将计就计,一头扎进了襄垣城。

    韩奕这一行为,让李瑰又惊又喜。李瑰也并非全无谋略,他立刻便想到了韩奕这是以己身将自己拖住,然后另遣奇兵偷袭自己在厩亭的抬重。韩奕也正是这样想的,但这却是一个连环计,让李瑰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关键是水从何来。这事出偶然,早在韩奕刚来潞州时,他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如朝廷三番五次催促的那样,立刻收复失地,在自己兵力不足而对方已经增兵的情况下,他首先是依靠鹿台山的地利防守,其次是立刻稳定潞州民心。

    潞州处于战火的最前沿,民生渭蔽,但终究不能坐等天上掉下粮食,能自力更生,便多一份保证。昭义观察使沈义伦建议役使州兵屯田,并召集流民,沿漳水河围堰,拦截河水,将沿岸田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沃土。

    漳水河是北方一条重要大河,它的南源便是发源自潞州,过鹿台山,然后在襄坦城拐了个弯,流经太行山东西多个州县,最终汇入东海。韩奕毕竟不同于其他武将,他也有发思古之削情的时候,他知道襄垣城与赵襄子的关系,也知道襄桓城地带地势相对于四周山地最为平垣地注,它实际上曾经因为被洪水毁过一次而移到了现址。

    韩奕因此萌生灵感,只是一直想等到一个机会。李瑰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连天少雨的时候,韩奕竟然发动了一场势如山崩的大洪水,让他几乎全军覆灭。

    趁你病要你命,韩奕挥军急追,留守在厩亭的汉军听说李瑰大败,来不及烧毁大量的物资,纷纷逃命去了。

    周军奋起直追,一口气追到了沁州地界。将汉军赶出了的州地界,一战毕其全功。

    大梁城内,皇帝郭威宵夜难眠,他还不知道韩奕已经在潞州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要怪就只能怪韩奕的奏折一向写得少,并且总是将困难写得轻描淡写。别的将军领兵在外。奏的最多的是要兵要钱要粮,韩奕则首先是想万事不求人,更何况他从未将数倍于己的敌军放在眼里。韩奕被围其间,就是潞州官具也被蒙在鼓里,否则潞州城早就成了一座空城。

    郭威似乎感觉到自己真正成了一位老人,心里有事夜里便怎么也睡不着,而白天却常常会打盹。时光如果倒退十年,哪怕是在尸山血海之中,他照样可以酣睡其间。

    晋州成了一处泥沼,双方之间的战事久拖不决,害得他茶饭不香,禁军一部部署在徐州一带,为了应付淮南的威胁,大半随侍卫亲卫都指挥使王殷驻扎在邯都,以防辽人的正面威胁,可用的禁军太少。在京的禁军轻易不可调离。

    他本对韩奕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潞州战场打开局面,为晋州方面减轻压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却未想到,一向精明能干的韩奕被敌兵轻易地围困在襄垣城,生死难料。这让他惊心不已,尽管他知道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他更恼怒韩奕出兵在外。奏折写得太少,既使有,也是诸如今日敌军佯动我军按兵不动之类的不咸不淡的军报,郭威甚至只能从旁人那里得到过时的消息,正如此次襄垣被围,郭威也是从磁州的陈思让的军报中首先得知的,这让郭威感到特别失望。

    不过,既然韩奕如王峻所揣测的那样骄傲自满以至于被困襄垣城,郭威却不得不救援。韩奕本来兵就少,如果兵败被杀,则潞州有失,进而泽州势将不保,形势则将危及整个太行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后果不堪设想。

    郭威无心睡眠,索性召集重臣们彻夜商讨发兵救援。禁军大将郭崇与曹英已经着手准备,就要率兵出发离京,随同前往潞州的,还有郓帅高行周之子高怀德。高行周老迈,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向郭威上了一表,说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可堪一用为国征战四方,郭威感念高行周的忠义,爱屋及乌,便委任高怀德为殿前铁骑军都虞侯。

    同平章事兼判三司李赣上个月不慎摔伤了右臂,动了筋骨,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元气大伤。他对权势不太热衷,索性上表请辞,但郭威不仅不同意他辞职,还特意恩旨让他三日一赴衙署,签署文书只需盖上印鉴即可。皇帝都如此体恤自己,李拨还能够说什么呢?听说弗奕被数倍之敌围困孤城,李毅比谁都要着急。

    “陛下,还要商议什么?为今之计,只能趁潞州仍在我手,遣兵北上,不教敌军越过太行山!,小李楼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相公说的倒是轻巧,大军出动,军械、箭矢、粮草,一样也不能少,即便是只带干粮,不考虑长期相持,准备妥当也至少需要三日,哪里说出就去?”王峻冷笑道。

    “李某虽是文人,但也曾骑马射箭,并非对军事一窍不通,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潞州本属次要战场,但方今之下,敌军知道有机可乘,一旦大举南下,则太行山以西皆将丧于敌手,愿陛下下旨令禁军即日轻装驰援北上,即便不能击败敌军扭转战局,也可迟滞敌军攻势,为我军赢得时间李接慨然奏道。

    “哼!李相公怕是担心令女婿的个人安危吧?陛下授其节钱,本指望他能收复失地,却不料他骄傲轻敌,陷入重兵包围。他身死事却是国之罪人”。王峻哼哼道。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李毅见王峻如此,不觉动了火气,但此话说来,却未免有些外强中干。他做梦也未想到韩奕会是这个结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如皇帝郭威此时的心情。

    “韩帅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了。”郭崇在旁叹道。同是武将,他虽然跟韩奕私交不错,但他也不看好韩奕。

    郭威盯着地图,说道:“潞州不可失,否则我朝便要处处受制于敌了。韩子仲太令联失望,明日禁军便离京,轻装急进,多带箭矢,至于粮草,可在河阳就地补足,务必守住潞州。”

    “尽人事,听天命吧。韩子仲对联有大恩,联不能不救。尔等领军出征,能救他便要尽死力。纵是失了渴州,联也不怪罪尔等。如若未能及时赶到,韩子仲不幸”也要寻到他的遗骨。”郭威已对韩奕不报生还的希望了,惋惜之情洋溢于言表。

    “遵命!”郭崇、曹英等大将纷纷领命。独高怀德沉默不语。

    “怀德有异议吗?”郭威问道。

    这是年轻的高怀德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格的御前军议,却是一个不让他感到有任何自豪的时候。他今日一身戎装。精神抖擞,显得英气逼人。

    “回陛下,臣观陛下与诸位将相言谈,似乎已经认定韩相公此番已经凶多吉少了?”高怀德质疑道,“韩椎公有那么容易被人杀头吗?”

    “此话怎讲?”郭威问道。

    “敢问陛下,韩帅出镇潞州,可用之兵只有义勇军五千虎贲之士,当地征召的精壮也只能用来剿匪、守城,他可曾上表求援过?”高怀德问道。

    “韩帅倒是从没要求增援过。不过他三番两次要过粮食,前天枢密院还接到过昭义节度副使刘德与观察使沈义伦联名的奏表,他们说潞州运粮队伍无故在河阳被扣押。”回答的是枢密承旨魏仁浦。

    “有这等事?”郭着蓦然惊起。

    众人的视线全都集中在魏仁浦的身上。

    “枢密院为何不报?张晖鼠辈,安敢害我将士?”郭威咆哮道,直接面前的御案掀翻在地,零碎丢了一地。

    郭威盛怒之下,雷霆万钧,脖子上刺的那只雀儿涨成了红紫色。振翅欲飞。

    魏仁浦胆怯地低头说道:“听说河阳节度使张晖怀疑运粮队有太原奸细,故而暂时扣押,以便肃清奸人。此事,王相公知道。”

    “秀峰,的有此事吗?”郭威集而问王峻。

    “陛下息怒,确有此事。这定是张晖私自下的命令,臣担心这事公开,戎马之际,会引来不必要的猜测,增加纠纷,故隐而不报。”王峻脸色变了变。

    “好吧,这事暂且放到一边。”郭威瞪了王峻一眼,将目光继续投向高怀德。

    魏仁浦神色一黯,暗道王峻在皇帝心目中地个果然无人能及。

    高怀德方才还是一脸疑惑,此时却是放肆地大笑起来:

    “哈哈,潞州面对三倍之敌,说少不少,说多其实也不多,我原本以为以韩帅之智勇,他岂能轻易被围?以五千义勇豪杰,正面交战,即使不能将敌击溃,也完全能突围而出,诸位大人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方才高某听魏大人所言关于粮草押运之事,我更是放心了,既然韩帅是四月二十五日被围困在襄垣城,而刘德与沈义伦联名奏表,则是五月初一日递入朝廷的,照五百里急递的脚程推断,刘、沈二人明知韩帅被围,却为何在奏表中只提粮食,却只字不提其帅被围之事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众人当中,要么是不知道刘、沈二人奏折的事情,要么就是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包括王峻和魏仁浦。

    “快将刘沈二人的奏折找出来?”郭威大声疾呼。

    魏仁浦很快就将刘德与沈义伦二人联名的奏折翻了出来,呈给郭威。众人细细审阅,果如高怀德所猜的那样,刘、沈二人果真只字未提韩奕被围之事,只是那奏表上有王峻画的押,异常醒目。

    高怀德继续说道:“刘、沈二人,是韩帅的元从心腹,他们明知韩帅被围,只知催要粮食,这分明是丝毫不担心韩帅安危。依臣揣测,韩帅怕是故意让自己陷入敌兵包围,否则难以让人理喻。”

    “嗯,刘德联是知道的,他是个老谋持重之人,与子仲情同父子,他是万万不会见死不救的。那沈义伦,联也听说他颇有才学。”郭威听了高怀德的怀疑,稍稍放心,却对韩奕更是愤怒:

    “若真如怀德所言,韩子仲此役若能幸免,联定不会饶了他,定他个欺君之罪!”

    “陛下,若是韩帅立了大功呢?”高怀德壮着胆子反问道。

    “怀德,你对子仲如此有信心?”郭威奇道。

    高怀德没有直接回答,却道:“陛下心中早有计较,臣安敢妄议?”

    郭威闻言,一时间浮想联翩。当他第一次听说韩奕的名号时。他还是河东的一个大将,在河东刘知远帐下却不出名,但当时的韩奕却单单找上门来要求投效河东,可见韩奕有先见之明。

    真正见到韩奕时,是在洛阳,韩奕凭借一己之力,扫灭洛阳之敌,也并非是完全依靠武力攻取,而是故意放开一条生路,然后衔后痛击。韩奕真正受到郭威重视。还是在征河中李守贞时。若非韩奕见微知著,识破李守贞的突围之计,要剿灭李守贞,绝对要多付出些代价。既便是平内难时,韩奕也是在他最需要出现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两军对峙的战场,一战改换天地。

    一想到内难时韩奕对自己的大恩,郭威更是坐不住了,他倏地站起身来,慷慨陈词道:

    “韩子仲自请出镇边疆,为国牧守一方,不慎陷入敌军包围 纵是如此,也是为国征战。身为一国一君,岂能见死不救,让敌耻笑。明日鸡鸣之时,发兵潞州!尔等若战死,还有联的儿子。联的儿子战死,还有联这把老骨头可堪一用!”

    “遵旨!”群臣齐声说道。

    翌日清晨,大军集结在西郊,郭威亲自出城为大军壮行。

    郭崇、曹英、高怀德等披挂齐整,纷纷请命,万军丛中,旗帜遮天蔽日,气势逼人。郭威为救援潞州,这一次将在京人马尽出,发誓要救回韩奕。

    郭威恨不得亲自披挂出征,他站在点将台上,举目俯视自己的军队。

    蓦然,一骑飞来,迎着初升的朝阳,手中高举着一只竹竿,竿梢上高高飘扬着一段鲜红绸布。

    李接与魏仁浦相视失色,暗道:

    “这回玩笑开大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