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末年风云录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引子 引子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一章 不归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章 不归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章 不归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章 不归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章 不归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六章 不归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七章 不归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八章 不归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九章 不归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章 香阵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一章 香阵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二章 香阵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三章 香阵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五章 香阵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六章 香阵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七章 不辰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八章 不辰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九章 不辰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章 不辰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一章 黍离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二章 黍离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三章 黍离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四章 黍离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五章 黍离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六章 何求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七章 何求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八章 何求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二十九章 何求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章 何求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一章 行路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二章 行路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三章 行路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行路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五章 行路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六章 行路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七章 行路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八章 行路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三十九章 行路9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章 徘徊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一章 徘徊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二章 徘徊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三章 徘徊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四章 徘徊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五章 徘徊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六章 徘徊7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七章 徘徊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八章 何朝1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四十九章 何朝2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章 何朝3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一章 何朝4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二章 何朝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四章 何朝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非刑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非刑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非刑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 非刑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非刑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非刑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非刑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非刑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道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道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道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道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道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道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鹊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鹊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鹊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鹊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鹊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鹊起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鹊起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杂谈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鹊起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鹊起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鹊起10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尘埃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尘埃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尘埃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尘埃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尘埃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洛阳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一章 洛阳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洛阳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洛阳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四章 洛阳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五章 洛阳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六章 洛阳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七章 洛阳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八章 洛阳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九章 嘉庆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章 嘉庆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二章 嘉庆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三章 嘉庆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四章 嘉庆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五章 嘉庆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六章 嘉庆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七章 梁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九章 梁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章 梁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一章 梁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二章 梁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三章 梁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四章 梁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五章 梁山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六章 惊变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七章 惊变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八章 惊变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十九章 惊变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章 惊变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一章 惊变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二章 惊变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三章 惊变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四章 惊变9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五章 冬雪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六章 冬雪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七章 冬雪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十八章 冬雪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章 冬雪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一章 冬雪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十二章 冬雪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一章 新朝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章 新朝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章 新朝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五章 新朝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六章 新朝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七章 桃夭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八章 桃夭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九章 桃夭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章 桃夭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一章 桃夭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二章 桃夭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三章 关山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四章 关山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五章 关山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六章 关山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七章 关山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八章 关山6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十九章 关山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章 关山8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一章 风起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二章 风起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三章 风起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四章 风起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五章 风起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六章 破斧1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七章 破斧2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八章 破斧3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二十九章 破斧4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章 破斧5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二章 破斧7 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三十三章 破斧8 第三十四章 破斧9 第三十五章 解甲1 第三十六章 解甲2 第三十七章 解甲3 第三十八章 解甲4 第三十九章 解甲5 第四十章 解甲6 第四十一章 解甲7 第四十二章解甲8 第四十三章 蛰伏1 第四十四章 蛰伏2 第四十五章 蛰伏3 第四十六章 蛰伏4 第四十七章 蛰伏5 第四十八章 蛰伏6 第三十一章 破斧6 第四十九章 蛰伏7 第五十章 同车1 第五十一章 同车2 第五十二章 同车3 第五十三章 同车4 第五十四章 同车5 第五十四章 同车(五) 第五十五章 帝师1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第五十七章 帝师3 第五十八章 帝师4 第五十九章 帝师5 第六十章 帝师6 第六十一章 帝师7 第六十二章 吴钩1 第六十三章 吴钩2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第六十五章 吴钩4 第六十六章 吴钩5 第六十七章 阑珊1 第六十八章 阑珊2 第六十九章 阑珊3 第七十章 阑珊4 第七十一章 阑珊5 第七十二章 阑珊6 第七十三章 惊涛1 第七十四章 惊涛2 第七十五章 惊涛3 第七十六章 惊涛4 第七十七章 惊涛5 第七十八章 惊涛6 第七十九章 惊涛7 第八十章 惊涛8 第八十一章 秋月1 第八十二章 秋月2 第八十三章 秋月3 第八十四章 秋月4 第八十五章 秋月5 第八十六章 秋月6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八章 秋月8 第八十九章 秋月9 第九十章 秋月10 第九十一章 披甲1 第九十二章 披甲2 第九十三章 披甲3 第九十四章 披甲4 第九十五章 披甲5 第九十六章 披甲6 第九十七章 披甲7 第九十八章 披甲8 第九十九章 真人1 第一百章 真人2 第一百零一章 真人3 第一百零二章 真人4 第一百零三章 真人5 第一百零四章 真人6 第一百零五章 庆州1 第一百零六章 庆州2 101 五代十国简表 102 冯道这个人物 103 五代时的着名女人 104 五代的君王与儿子及女人们 105 五代军事 107 平边策 108 诗经-大雅-韩奕 第一百零七章 庆州3 第一百零八章 庆州4 第一百零九章 庆州5 第一百一十章 庆州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庆州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庆州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剧变1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剧变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剧变3 引子 第七十三章 惊涛 第七十四章 惊涛 第七十五章 惊涛 第七十八章 惊涛 第116章 剧变4 117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剧变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剧变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剧变5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剧变7 第一百二十章 剧变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剧变9 第一百二十二章 剧变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剧变(续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五代末年风云录》
作者:肖申克117
更新时间:2024-01-09 01:07:21
字数:923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刘知远在洛阳停留了一天两夜,于六月初五离开洛阳。

    韩奕的部众仍担任着前导的任务,他在洛阳一带收编的流寇人马,已经交由枢密院杨邠、郭威等人整编,斥汰老弱。韩奕虽然没有成为一方节度,但义勇军也成了禁军中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义勇军将驻守郑州,紧邻未来的京师汴梁,可以充当为汴梁的右翼。

    护圣、奉国分别是侍卫亲军两大主力,前者是马军,后者是步军,新朝继承了前代的军号,以刘知远的心腹部队为主干,陆续又整编了前代的禁军精锐。除此之外,还有控鹤、兴顺、效用、广锐、威顺、忠卫、归捷等军,或空有其号,或仅有少数人马,战力低下,也是对前代的继承。不久以后,殿前军的力量也得到提升,成了禁军系统中另一大支柱。相对来说,韩奕的义勇军虽然算不上最精锐,但编制完整。

    对于韩奕来说,或许最令他惊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幅后梁末帝的书法作品,笔势结密,颇得羲、献之法。

    行至巩县时,冯奂章领着一个衣衫不整的文士来见韩奕。那中年文士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面庞消瘦,大概是因为走了许多天的路,一双靴子磨破了几个洞,露出脚趾。

    “请问尊姓大名?”韩奕勒马问道。

    “回将军,在下名叫魏仁浦,原在枢密院下为兵房小吏。”中年文士虽然潦倒,却不卑不亢。

    “哦!”韩奕听到这个名号,长嘘了一声,“魏大人这是从河北来?”

    这魏仁浦不过是个不入品的小吏,韩奕称他为大人,那是太抬举了他。魏仁浦见他年纪轻轻就服朱紫战袍,宝马精甲,心中虽惊疑,面上却不动声色:

    “辽主北返时,曾将朝中宰臣如冯道、李崧、和凝等一同掳往北国,我等小吏也被迫一同随行。及辽主在杀胡林暴毙,辽人又陷入内争,在下这才有机会南逃。过邺都时,天雄节度使杜威欲留在下充牙职,杜威恶行,在下耻于同伍,故又欲南逃,那杜威派轻骑追我,幸亏我机警躲在僻处,方才得免。老天有眼,幸不陷身虏地。”

    “那魏大人为何在此处出现?”韩奕问道。

    “在下虽无大才,但常年在枢密院中与帐簿、兵、粮为伍,办事还算麻利,除此之外,并无特长。听闻新帝圣驾欲往汴梁,故而在此迎候,愿为新帝效劳。”魏仁浦伏拜道。

    “魏大人能逃回河南,亦算是侥幸。既然如此,我遣人引你去见枢密副使郭公。”韩奕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想了想又道。

    “有劳将军!”魏仁浦感激涕零地拜谢。

    韩奕示意冯奂章靠近,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此人虽自称是自北逃返,我们并不知其底细。但观其情状诉说,相信此人并非奸细,施以援手也不过是顺水人情。冯五哥去告诉郭公,新朝初立,处处需用人办事,我不敢阻塞朝廷举人,还需熟悉前朝枢密院实务之人,以前朝旧事拷问其底细来历,便知能用不能用。”

    冯奂章点头道:“军上心细如发!”

    “小心驶得万年船。”韩奕轻笑道,心中却不以为然,目送着冯奂章与魏仁浦离开。他因魏仁浦的出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韩熙文,那也是一位小吏,可惜运气太差。

    冯奂章领命带着魏仁浦停在道边,等待陪在皇帝车驾左右的郭威的到来。魏仁浦感觉自己是在梦中,心想自己是碰到了好人了,要不然凭自己小吏出身之人,哪里能见到皇帝身边的权贵。

    “这次不管成与不成,在下都要感谢将军援手之恩!”魏仁浦躬身,对冯奂章施礼道。

    “魏大人不必多礼,冯相公乃我叔公,我至今不知其下落,将心比心,冯某对阁下的遭遇,深表同情。”冯奂章道。

    “原来是冯相公孙侄辈,魏某失敬了。”魏仁浦连忙道,“冯相公素来德高望重,就是辽主也礼敬有加,想来吉人自有天相。”

    “但愿如此。”冯奂章道,眉头紧锁,浮现忧虑之色。

    “在下失礼,还不知贵上如何称呼?”魏仁浦又问道。

    “鄙上新任郑州防御使韩奕。”冯奂章答道。

    “哦!”魏仁浦搜索枯肠,好半天才想起道,“在下曾在枢密院中,与文案打交道,曾隐约记得开运初高行周相公复贝州之后,有一个人立功受奖之人名叫韩奕的,当时院中本拟让其入侍卫司,充作宿卫,只是此人因母病,拒绝诏命。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冯奂章惊讶地说道:“那时我们军上不过是无足轻重之人,至今已无人记起。这等小事,你都知道?”

    魏仁浦略微自负地说道:“在院中为小吏,整日里与浩瀚文牍为伍,若无博闻强记的本事,则分身乏术。累死事小,若办不好差事,则会坏了朝廷大事。”

    “言之有理,现在我相信你真是在枢密院中当过差的。”冯奂章恍然道。

    “难不成将军以为我是奸细?”魏仁浦惊讶道。

    “我们军上向郭公举荐你,也得担待着责任嘛。”冯奂章晒笑道,“魏大人将来要是做大官了,可别忘了我们军上的好处。”

    魏仁浦莞尔:“贵上与将军太高估在下了,我不过是小吏。”

    “这倒不一定,我们军上不久前还是平民呢,虽年少,不照样官拜义勇马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主上赐章服、铠甲、宝马,何等的荣耀!”冯奂章道,“我观魏大人,虽是文吏,能只身一人从辽人魔掌下逃脱,这份胆气本就不简单,又有博闻强记的本事。杜威要用你,说明你并非无名之辈。”

    冯奂章之言,说的魏仁浦心头火热,连月来的仓惶之色减了不少。魏仁浦也是胸有大志之人,他少时家贫,十三岁时他母亲借贷为他做了一身像样的暑服,魏仁浦以此为耻:“身为人子,不能供养父母,反而让母亲借贷给自己做衣裳,吾心安何处?”

    于是,十三岁的魏仁浦辞别母亲,南渡洛阳谋生。渡黄河时,他将身上的那件母亲借钱做的衣裳沉入黄河水中,发誓若不能飞黄腾达,便永不回头。魏仁浦虽通书,但是并不是科举出身,又不能像武人那样立军功,想飞黄腾达何其艰难,所以混了二十年也不过是小吏,还差点死在胡人之人。

    “我辈岂是蓬蒿人?我魏仁浦并非不学无术之人,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三十七岁的魏仁浦在心中暗暗发誓道。头顶上的夏日,虽然烤得他满脸油汗,却让他的心炽热起来。

    冯奂章没有意识到身边之人的心理活动,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竟让身边之人浮想联翩中心摇摇。他看到皇帝的车驾缓缓地行来,走走停停,左右华盖、引导、侍从无数,他相信刘知远要是没有穿上这身龙袍,一定不会满意这次东行乌龟般的速度。

    韩奕回头远远地看了一眼,见冯奂章正带着那位名叫魏仁浦的,向郭威走去。他扭过头来,一夹马腹,这匹刘知远赐的良马扬蹄狂奔,将众人甩在身后。

    六月五日离开洛阳,六月八日才抵达郑州西的荥阳,前朝刑部尚书窦贞固率领汴梁百官在此地跪迎刘知远。

    可笑的是,当初耶律德光决定北返时,曾留国舅萧瀚守汴梁,那萧瀚听闻刘知远南下,他见势不妙,也想趁早远离中原是非之地,又恐中原无主,不能从容离开,就将后唐明宗的遗子李从益抓到汴梁,强迫他知南朝军国事。

    后唐明宗曾经娶了个妃子王氏,因貌美而号称“花见羞”,先册封为德妃,后又进封为淑妃。这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自小就由王淑妃抚养,王淑妃虽然在明宗活着时权倾后宫,但在明宗死后,王淑妃十分安份,经历过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几位皇帝,小心翼翼,只求得自己母子平安。不料,萧瀚强立李从益为帝,李从益不过是少年人,王淑妃很有自知之明,认为大祸不远了。汴梁内百官可不管这些,只管跪拜,这无异于将这对母子送上了绝路。

    偌大的汴梁城中满打满算,不过五千兵力,只能守皇宫。百官听说刘知远率众南下了,也齐齐赞成向刘知远称臣,李从益母子主动从宫中搬出。大臣们不怕劳苦,大热天里东奔荥阳向新主子跪拜。此时,李从益母子已经被刘知远派去的郭从义赐死,成了牺牲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窦贞固等人高呼,刘知远在众星捧月的氛围之中连连点头,尤其是窦贞因当年与刘知远一起臣事石敬瑭,私交相当不错。前朝百官并无一人对刘知远称帝表示不满,刘知远心中最后一颗石头已经落了下来。

    从韩奕站立的角度,他只能远远地看到窦贞固等人蹶起的屁股,还有此起彼落的高呼万岁之声。

    从荥阳至汴梁,刘知远又花了三天的时间。一入了汴梁,刘知远御殿受贺,除下诏大赦外,凡是前朝官员,就是辽人任命的节度使,各级将吏,各安职任,不复变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年月皇帝轮流做,臣子却不变。

    然后是封赏群臣,像义勇军这样自洛阳一直将皇帝护送到汴梁的,当然也应得到犒赏。汴梁城无论是国库还是皇宫,早就空空如也,只能是从百姓那里明抢。

    韩奕办完了差事,向皇帝辞行后,自己又去拜访杨邠、郭威与自己顶头上司史弘肇。他刚走出侍卫亲军司衙署,就见冯奂章气急败坏地走过来。

    原来,他的叔公前威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与李崧、和凝等人被辽人掳向北方,及刘知远入汴,以这些人困在恒州的缘故,就将这三人在汴梁的宅第赏赐给了心腹重臣,其中冯道的宅子被赐给了苏禹珪。一座房子事小,但冯奂章认为这是莫大的羞辱,除非这些前朝大臣已经身死异乡。

    “冯相公一向八面玲珑,并且德高望重。他要是万一自北方逃归,就像那魏仁浦一样,到时候主上必不会亏待他,一座宅子算得了什么?”韩奕安抚道,“况且要是令叔公在此,一定不会计较这个。”

    “但愿如此!”冯奂章点头道,“如今河南初定,河北仍纷乱,辽人仍有余部据城而守,但愿我叔公能够全身脱虏而还。”

    韩奕见冯奂章冷静下来,便命他领兵先回郑州,心想那冯道一向明哲保身,皇帝轮流做,他的官却是一升再升,想让他死的人还未出生呢。但反过来说,这世上要是多些冯道这样的并无个人野心的人,至少不会更糟。人的名,树的影,冯道都成精了,就韩奕来说,他是极佩服冯道的为官之道。冯道也是刘德的崇拜偶像。

    暂时轻松下来的韩奕,骑着马带着郑宝等二十余骑在汴梁城中闲逛,这是他第二次来汴梁。护送刘知远过郑州时,他特意让郑宝跟自己来汴梁。

    “现在咱们有钱了,咱们将汴梁城吃个遍!”韩奕笑道。当年杨刘溃败之后,他曾向郑宝许诺要将汴梁城吃个遍,如今在郑宝快要忘记的时候,韩奕还清楚地记得。

    “早就等哥哥这句话了。”郑宝在马背上跳了起来,却不料脚下踩空,栽倒下去。在韩奕惊呼声中,郑宝又从马鞍的另一侧翻身上马。

    郑宝在马背上的功夫倒是越来越好。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