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穿越 第2章 嬴政 第3章 扶苏 第4章 荆轲 第5章 刺秦 第6章 家国 第7章 饮食 第8章 赵高 第9章 大道 第10章 方法 第11章 墨家 第12章 铸剑 第13章 矿石 第14章 生活 第15章 匕首 第16章 馒头(地雷加更) 第17章 吃醋 第18章 礼物(地雷加更) 第19章 儿子 第20章 生气(地雷加更) 第21章 梦想(两更合一) 第22章 冕服(两更合一) 第24章 岳父 第25章 祭祖 第26章 知己 第27章 照顾 第28章 换衣 第29章 柔姬(地雷加更) 第30章 荣禄 第31章 辩论(两更合一) 第32章 礼物(地雷加更) 第33章 语言(两更合一) 第34章 师生(两更合一) 第35章 标点(两更合一) 第36章 推广(两更合一) 第37章 秦法(两更合一) 第38章 学习(两更合一) 第39章 葡萄 第40章 妻室 第41章 监军(地雷加更) 第43章 制冰 第44章 认输(地雷加更) 第45章 方士 第46章 晨练 第47章 中暑 第48章 张良 第42章 打赌 第49章 阿房 第50章 增肥(地雷加更) 第51章 造假 第52章 九鼎(地雷加更) 第53章 白叠 第54章 农家(地雷加更) 第55章 礼物 第56章 比熊(地雷加更) 第57章 水果 第58章 邵平(地雷加更) 第59章 化肥 第60章 道歉(地雷加更) 第61章 沙发 第62章 龙椅(地雷加更) 第63章 占屋 第64章 考验(地雷加更) 第65章 献书 第66章 印刷(地雷加更) 第67章 出版 第68章 战败(地雷加更) 第69章 赐婚 第70章 秦军(地雷加更) 第71章 兵书 第72章 家书(地雷加更) 第73章 萧何 第74章 野心(地雷加更) 第75章 刘季 第76章 宣传(地雷加更) 第77章 遇刺 第78章 计划(地雷加更) 第79章 交换 第80章 回国(地雷加更) 第81章 异象 第82章 异宝(地雷加更) 第83章 再见 第84章 圣父 第85章 皇帝 第86章 新闻(地雷加更) 第87章 管教 第88章 学习(地雷加更) 第89章 挑拨 第90章 秦礼 第91章 吃饭 第92章 修法(地雷加更) 第93章 百越 第94章 骂名(地雷加更) 第95章 制俑 第96章 潼关 第97章 分封 第98章 想通(地雷加更) 第99章 封王 第100章 邽王(地雷加更) 第101章 封地 第102章 门客 第103章 高考 第104章 赚钱(地雷加更) 第105章 将相 第106章 装修 第107章 铸币 第108章 初遇(地雷加更) 第109章 程邈 第110章 隶书(地雷加更) 第111章 文字 第112章 硬笔(地雷加更) 第113章 闪瞎 第114章 玻璃(地雷加更) 第115章 西巡 第116章 击筑(地雷加更) 第117章 踢鞋 第118章 宫女(地雷加更) 第119章 识破 第120章 行猎 第121章 封禅 第122章 下雨(地雷加更) 第123章 写诗 第124章 禅礼(地雷加更) 第125章 天瑞 第126章 生病(地雷加更) 第127章 魔都(1000作收加更) 第128章 平辽 第129章 仁善(地雷加更) 第130章 土地 第131章 包子(地雷加更) 第132章 韩信 第133章 兵法 第134章 梦想 第135章 刺秦(地雷加更) 第136章 计谋 第137章 铁锥 第138章 擒良 第139章 秽人 第140章 噩梦 第141章 学宫 第142章 华夏 第143章 徐福 第144章 戏法 第145章 航海 第146章 教子 第147章 朝鲜 第148章 偷窥 第149章 筑声 第150章 成年 第151章 夜游 第152章 失散 第153章 遇盗 第154章 治伤 第155章 拔箭 第156章 预谋 第157章 流言 第158章 隐瞒 第159章 订婚 第160章 纳采 第161章 灭胡 第162章 化学 第163章 长城 第164章 承诺 第165章 发胖 第166章 吐血 第167章 廷推 第168章 坑儒 第169章 归国 第170章 复健 第171章 番外 第172章 秦王 第173章 太子 第174章 大婚 第175章 监国 第176章 生子 第177章 猪仔 第178章 取名 第179章 番外 第180章 坠星 第181章 倒霉 第182章 弑君 第183章 禅位 第184章 后继 第185章 番外 第186章 番外 第187章 靖康 第188章 匕首 第189章 学武 第191章 觉远 第190章 少林 第192章 梵文 第193章 饿死 第194章 学武 第195章 蒙古 第196章 上瘾 第197章 斗酒 第198章 催眠 第199章 事了 第200章 比武 第201章 招亲 第202章 事毕 第203章 出使 第204章 太湖 第205章 神雕 第206章 二年 第207章 太子 第208章 登基 第209章 子受 第210章 乱起 第211章 迷惑 第212章 报仇 第213章 尾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67章 廷推
《[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作者:九千岁添千岁
更新时间:2024-01-25 10:16:40
字数:777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

    既然陛下说要廷推,那就廷推喽,只是嬴政儿子虽然多,但一到十八里挑来挑去,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也就是长公子扶苏和少公子胡亥。

    长公子扶苏自然不用说,虽然不是嫡子,但是却是长子。大秦为未王位纷争,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所以扶苏从小就是接受最正统的王储教育,为人又谦和方正、仁厚善良。纵然是不喜欢扶苏这样的人,也不会觉得他讨厌。

    嬴政是个铁血皇帝,一生灭国无数,已经为大秦建下了不世之基业。现在秦国已经变成秦朝,家业够大但不够稳,需要的不再是开疆拓土型君主,而是一位能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帝王。

    两者综合之下,长公子扶苏自然是理论上的最佳人选。

    当然,理论永远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放到现实生活中未必好用。

    就像兵法一样,论纸上谈兵,最牛的那是赵国的赵括,可他不一样在长安,被我大秦的武安君白起所败。

    至于少公子胡亥,这个人……这个人……性格比较的复杂。

    他虽然是少子,虽然很得嬴政喜爱,但按理来说少子是不能当太子的,古往今来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国家动荡的事比比皆是,嬴政英明一世,没可能犯这种错误。因此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在早期之时,嬴政对少公子宠爱归宠爱,但却是一味纵容,任凭少公子如何聪明伶俐,献出什么样的宝物,都只是从父亲的角度去宠爱他,完全没有将少公子当成接班人的迹象。

    直到后来……且不提少公子在楚国杀伐果断,酷似年轻时的陛下,只说后来少公子在观龙门奇景之时,天空中不但出了异像,而且少公子竟然还随着异像,找到了丢失已久的九鼎。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自从少公子带着九鼎自楚国归来,嬴政对他的态度就变了。

    不管是将秦之发源地封给少公子,还是兴建葡萄宫,同时在上林苑中为少公子划出小封地练手,又或者是出门旅游时走哪带哪,甚至还经常拉着少公子上各种大小朝会,都显示出嬴政态度的变化。而对百官来说,最直观的变化则显示在,最近发下来的奏折上,不属于陛下的字迹是越来越多了。

    而这一次又直接说要廷推太子,思来想去,有眼光的人都觉得,这妥妥的是嬴政在为少公子造势。

    之所以说要廷推,无非只是想找个“众望所归”的借口,让“心有不甘”的陛下“不得不接受”而已。

    陛下真是太狡猾了!

    众人心里想着,只是他们一边骂,却又一边在心里想着,自己要不要顺从陛下的心意,去博上一把之时,有一个人已经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这个人很多都认识,是的总编叔孙通大人,一个机智灵敏、精通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擅于揣摩上司心思的人物。

    一看见叔孙通出来,众人不由纷纷在心中悔恨自己下手怎么不早一点,竟然让这家伙抢了先机。

    此人一向擅长揣摩上司心思,再加上他又是由少公子举荐才成为总编,少公子于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帮少公子才怪。

    果然,和大家想像的一样,叔孙通一出场先是没口子的夸了胡亥一大串话,然后再说了一句,“臣推举少公子为太子。”

    胡亥在一旁看着叔孙通口沫飞扬的表演,心里感觉怪怪的,总感觉自己和叔孙通嘴里说的那个“少公子”不是同一个人来着。

    什么性格稳重、态度谦和、知大体晓大义之类的,那真是自己吗?不会是另一个位面的胡亥吧?

    胡亥低下头涨红着脸听着,似乎是在用他粉扑扑的小脸来大家证明,我还是一个耻度颇高的孩子。

    好不容易等到叔孙通说完,龙椅上的嬴政又询问了几句,接着问其他人有没有什么意见,还有没有什么人选,没有人选的话就酱紫了。

    在这种明显拉偏架的情况下,纵然有那么几位不死心的公子,勾结了那么几个朝臣,也不敢在嬴政面前蹦出来作死,大家只能默默坐着不说话。

    但庆幸的是,这个世界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总有那么几个自称“正义小伙伴”的家伙,看不惯叔孙通这种小人行径,认为叔孙通是他们儒家的败类,要把他从儒家逐出去。

    对滴,就是儒家的人蹦出来了。

    看到儒家的小伙伴气势汹汹的走出来时,殿中包括嬴政、胡亥在内的人,都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你终于出来了”的表情,看着慷慨激昂状喷口水的儒家小伙伴。

    和叔孙通一样,儒家先把扶苏夸了一顿——但比叔孙通夸得有节操的多,至少听完他这夸奖,胡亥觉得还是挺像自家大哥的。不像叔孙通夸自己的话,完全就是ooc同人,只有一个名字是像的,除了脑残粉没人能萌得起来。

    嗯,不幸的是,嬴政就是胡亥的脑残粉。

    最后儒家的小伙伴总结一句,“自古以来,立嫡皆以以长而不以贤,岂可动乎?”

    据在场的胡亥小伙伴分析,如果不是考虑到人身攻击有失分寸,儒家的小伙伴大约会再加一句,“更何况少公子无贤,不过一顽童,侥幸得到老父垂怜而已。”

    不过如果对方真这么说,估计“老父”会让人把他拖出来,然后洒掉洒掉了吧。

    在双方辩友都提出论点论据的情况下,东风吹战鼓擂,最近一直在咸阳城大街小巷的吵得很激烈的战火,终于从民间烧到了朝堂之上。

    儒家这边人多势多,再加上儒家的人,大多数嘴巴子又厉害得很,放在现代社会那都是嘴炮王,吵起架来引经据典,一个两个吵架天赋都已点满。

    按理来说,叔孙通是吵不过儒家的小伙伴的,因为他也是出身于儒家,而儒家思想就是“立嫡立长”的嫡长子制。

    但是此刻叔孙通并不是一个在战斗,这个时代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时代的王朝是以“法”立国的。

    在从小亲近儒家学者、学习儒家思想长大的扶苏和从小学习各种法律知识,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的胡亥之间,谁更符合法家学派的思想不言而喻。

    所以吵了没几句之后,叔孙通那边又冒出几个胡亥不怎么认识的小伙伴,开始帮着叔孙通争执吵架。

    双方口水仗越演越烈,纷纷开始脸红脖子粗,要不是理智犹在,大约没准就有脾气暴的操拳头上了。

    只是双方争执虽然激烈,但派出来的都是小兵小将小雨小虾,没几个出名的家伙,胡亥到是瞅着几个眼熟的,好像是赵高的门人来着。

    而像儒法两家在朝中的代表,淳于越和李斯都在一旁进行强势围观,暂时都没有出手的打算。

    也是,反派大boss嘛,怎么能这么快就出场呢?场下的小卒子还没有拼光,谁先出手谁先输嘛!

    一场战吵下来,一个上午就没有消耗在众人的口水之中了。

    嬴政是个大方的君王,大手一挥,既然是公务,那么中饭这顿饭,朕管了。

    吃过午膳,大家坐好开始继续吵架。

    从天亮吵到天黑,人生头一次跪坐这么长时间的胡亥,简直快要跟他爹写一个“服”字了,坐这么久还能保持形态不动,实在是牛人中的牛人啊。

    要知道,龙椅这玩意可是后不能靠、侧不能仰的,只能端端正正坐在上面,坐久了比跪着还痛苦。

    就在胡亥想要跟嬴政建议,我们明天再继续之时,儒方代表淳于越出场了。

    大boss出场,包括对储位归谁没什么想法、正在那昏昏欲睡的小透明百官在内的诸人,都立刻精神一振,挺直了腰板、擦亮眼睛、洗干净耳朵,准备听他到底说什么。

    胡亥也不例外,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淳于越,等着看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淳于越今天的表现略为让大家有点失望,因为他并没有一上来就说什么“立嫡立长”这种让人耳朵都磨起茧的话,而是开始左拉右扯的说什么方士修行之术。

    这年头当方士也算是读书人的第二专业吧,不是只有儒家才会当方士,其他学派的人也一样会当方士。只不过,儒家人太多了,所以显得儒家当方士不务正业的人很多而已。

    只是大家不知道,淳于越竟然也点了第二专业——方士而已。

    不过在这种场合讲方士修行之术,是不是哪里不对的感觉啊?

    围观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希望淳于先生快点说人话。

    淳于先生在东拉西扯一顿之后,大约是觉得自己已经将殿中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于是开始慢吞吞的讲人话了,“吾有一友,旧燕国人士,名为卢生……”

    卢生!一听到这个名字,胡亥只觉得自己脑子里的弦似乎断了一根,接着在大脑深处,有什么东西似乎松动了一下,又有什么东西似乎想从封印的缺口中钻出来。

    而此时在大殿之中,淳于越还在继续说,“卢生年前入海,近日归来,巧得一,书曰……”

    “亡秦者,胡也!”胡亥和淳于越一起念出这五个字。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