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宫甄嬛传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推荐小说《庶女嫡妃》 01 风波 02 殿选 03 归 04 定 05 前夕 06 棠梨 07 合心 08 华妃世兰 09 百计避敌(上) 10 百计避敌(下) 11 倚梅雪夜 12 妙音娘子 13 春遇 14 花签 15 杏 16 棠梨莞嫔 17 侍儿扶起娇无力 18 正是新承恩泽时 19 椒房 20 嬛嬛 21 池鱼 22 血腥初染(上) 23 血腥初染(下) 24 惊梦 25 丽贵嫔 26 初胜 27 清河 28 闻喜 29 惊鸿(上) 30 惊鸿(下) 第三十一章 静日玉生烟 第三十二章 菰生凉 第三十三章 榴花 第三十四章 寒鸦 第三十五章 寒鸦(下) 第三十六章 金缕衣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夕颜 第三十八章 温仪 第三十九章 端妃月宾 第四十章 蜜合香 第四十一章 意难平 第四十二章 刀影 第四十三章 浮舟 第四十四章 浣碧 第四十五章 闲庭桂花落 第四十六章 巴上夜雨时 第四十七章 嫁娶不须啼 第四十八章 珠胎 第四十九章 时疫(上) 第五十章 时疫(下) 第五十一章 眉庄 第五十二章 赏花 第五十三章 贵嫔 第五十四章 夜访 第五十五章 舒痕胶 第五十六章 如意 第五十七章 梨花 第五十八章 生辰 第五十九章 风筝误 第六十章 花落 第六十一章 猝死 第六十二章 渔翁 第六十三章 子嗣(上) 第六十四章 子嗣(下 第六十五章 珠迸 第六十六章 莲心 第六十七章 菱歌 第六十八章 长门怨 第六十九章 语惊心 第七十章 长相思 第七十一章 冷月 第七十二章 蝶幸 第七十三章 荣华 第七十四章 朝政 第七十五章 桃 第七十六章 玉厄 第七十七章 风生转 第七十八章 春日凉 第七十九章 桃花流水去 第八十章 蝉鸣逐风来 第八十一章 霜冷匝地起 第八十二章 冬雪未曾开 第八十三章 燕双飞 第八十四章 火蔓 第八十五章 兰折 第八十六章 莞莞 第八十七章 君心半夜猜狠生 第八十八-九十章 荆棘满怀天未明 不悟寻时暗销骨(完结) 1.甘露莫愁 2.厌听啼鸟梦醒后 3.雨霖铃 4.故人来(上) 5.故人来(下) 6.弦断无人听 7.冰心谁问 8.玉壶光转 9.蘼芜 10.青裙玉面如相识 11.九月茶花开满路 12.三春晖 13.绝代有佳人 14.青青河边草 15.浣碧 16.出其东门 17.病心 18.不辞冰雪 19.再相逢 20.萧闲往事 21.子夜歌 22.碧玉歌 23.丁香结 24夜笛 25.沈心如醉 26.碧玉小家女 27.秋夕(上) 28.秋夕(下) 29.金风玉露(上) 30.金风玉露(下) 31.北游 32.江山 33.蛇毒 34.解隙 35.断肠人 36.陌上花 37.九张机 38.杜鹃啼 39.顾佳仪 40.结爱 41.闻琴解佩神仙侣 42.挽断罗衣留不住(上) 43.挽断罗衣留不住(中) 44.挽断罗衣留不住(下) 一、浮云蔽白日 二、忧来思君不敢忘 三、芙蓉帐暖 四、耿耿星河欲曙天 五、如意娘 六、两茫茫 七、负却当年鸾锦书 八、掌上珊瑚怜不得 九、未央旧客 十、澜依 十一、怨芳时 十二、成璧 十三、倾落 十四、庆嫔周珮 十五、偶遇 十六、情牵 十七、祺嫔 十八、空翠孤燕 十九、福祥之争 二十、锦囊计 二十一、夜雨 二十二、娥眉不让 二十三、流言 二十四、合欢 二十五、清平调 二十六、东窗 二十七、逆风如解意 二十八、示情 二十九、奋起 三十、离恨苦 三十一、相见欢 三十二、向来痴 三十三、爱怨结 三十四、双生 三十五、胜算 三十六、旧欢如梦 三十七、明月昭昭 三十八、同心 三十九、荣极 第一章 却教移做上阳花 第二章 暗香微度玉玲珑 第三章 寥落悲前事 第四章 支离笑此身 第六章 别有幽愁暗恨生 第七章 云破月来花弄影 第八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 第九章 花好风袅一枝新 第十章 翠袖倚风萦柳絮 第十一章 秋入病心初 第十二章 安得朝阳鸣凤来(上) 第十三章 安得朝阳鸣凤来(下) 第十四章 流言风霜扰纷纷 第十五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上) 第十六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 第十七章 风弥霜落掩平生 第十八章 脸容初断故人肠 第十九章 花落人亡两相知 第二十章 谁怜我为黄花病 第二十一章 欲将心事付多情 第二十二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上) 第二十三章、蓝田日暖玉生烟(下) 第二十四章 绰约新妆玉有辉 第二十五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 第二十六章 新妇红颜愿霓裳 第二十七章 曾是惊鸿照影来 第二十八章 澄江一道月分明(上) 第二十九章 澄江一道月分明(下) 第三十章 新酿梅子应春来 第三十一章 犹记年少春衫薄 第三十二章 春时无限歌衫翠 第三十三章 隔叶黄鹂空好音 第三十四章 六宫粉黛皆颜色 第三十五章 三千宠爱在一身 第三十六章 情疏迹远只香留 第三十七章 瑞脑香消魂梦断 第三十八章 桃花欲谢恐难禁(大结局) 推荐好看的小说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就中更有痴儿女 三、庭院芳菲次第开 四、名花倾国两相欢 五、沉香亭外倚栏杆 六、姹紫嫣红开遍 七、风送宫嫔笑语和 八、两处沉吟心自知 九、小簟轻舟各自寒 十、忍将慧心费思量 十一、玉树琼枝作烟萝(上) 十二、玉树琼枝作烟萝(下) 十三、一任珠帘闲不卷 十四、凤箫吹断水云闲(上) 十五、凤箫吹断水云闲(下) 十六、莺啼惊梦魂 十七、花动拂墙红萼坠(上) 十八、花动拂墙红萼坠(下) 十九、芳岁归人嗟转蓬 二十、千里佳期难再同 二十一、久行月影成迷梦 二十二、谁话尘烟绮年事 二十三、前盟今约共宜休 二十四、似曾相识燕归来(上) 二十五、似曾相识燕归来(下) 二十六、细雨闲花静无声(上) 二十七、细雨闲花静无声(下) 二十八、烟迷柳岸旧池塘 二十九、谁家女儿字莫愁 三十、昨夜秋风入汉关 三十一、良心之外谁人知 三十二、九华帐里梦魂惊 三十三、且插梅花醉洛阳 三十四、恼乱层波横一寸 三十五、熊咆龙吟殷岩泉 三十六、迷花倚石忽已暝 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 三十八、玉楼歌断碧山遥 三十九、西风愁起绿波间 四十、弹着飞鸿劝胡酒 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 四十二、几回魂梦与君同 四十三、鸾镜朱颜惊暗换 四十四、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十五、天教心愿与身违 四十六、忍把平生话断肠 四十七、吹箫人去玉楼空(上) 四十八、吹箫人去玉楼空(下) 四十九、瓦砾明珠一例抛 五十、人生长恨水长东 五十一、卧听南宫清漏长 五十二、换香馀恨人断肠 五十三、只影无处话凄凉 五十四、十年生死两茫茫 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 番外——鹂音声声,不如归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
《后宫甄嬛传》
作者:流潋紫
更新时间:2024-01-31 00:43:00
字数:1466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后宫甄嬛传 !

    乾元三十年七月十一,玄凌崩于显阳殿,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

    皇太子于灵前继位,登基大典便安排在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的当日亦是册封太后的盛典。为避兄弟名讳,润儿更名为纾润,眉庄为纾润生母,被追赠为“昭惠懿安太后”。作为纾润的的养母,我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后,入主颐宁宫。润儿是孝顺孩子,册封礼极尽隆重,甚至超过了皇帝大婚的规格,普天之下,万民同庆,大周附属及邻近诸国皆派使臣前来纳贡相贺,贺纾润君临天下,贺我母仪垂范,同时为我上徽号“明懿”,时称“明懿皇太后”。新帝年幼,本需太后垂帘听政。我以多病相辞,只以玄汾是至亲皇叔为由,命他秉辅政之责;而我,不过是偶然于宫苑重重之内轻语一二而已。

    凤座高位如能凌云,然而其中冷暖,如人饮水。

    镂月开云馆如今已是予涵在宫中的住处,从叶澜依的绿霓居移植回来的合欢开得极好,依旧枝叶葳蕤,密密宛如绿云,蔚成华盖。

    暮春时节,已有零星粉色合欢点缀绿云间,涵儿正握了笔饱蘸了浓墨,在窗下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绵绵轻薄的日光下枝影寂寥,似淡淡的烙印浮在涵儿白净的小脸上,他似是不解其中意,一边念一边轻轻反复吟哦。有清淡的风从容吹过,打开的窗轻轻扑棱,发出沉闷绵长的声音,偶尔有被风吹落的羽扇样的合欢花,轻轻拂于乌沉沉的紫檀案几上,那样轻绵的落花声声,却似击在心上。

    或许许多年前,玄清也是如此,临风窗下,书写他原本应该清隽闲逸,畅然无阻的人生。

    心蓦地一痛,终至潸然泪下。

    涵儿抬头恰巧瞧见,忙上前拉住我的手,忧色满面,“母后为什么哭了?”

    我含笑,“见风流泪而已,没什么。”

    我拈过帕子轻柔擦拭他额角的汗珠,温和嘱咐,“若是累了,便歇会儿吧。”

    他摇一摇头,道:“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儿臣还不明白,既然如胶似漆,是否真能不别离?”他抬头,天真的眼眸里满是好奇与追寻,“母后知道么?”

    我脉脉垂首,抚着他的额头,“母后也不明白。你的几位皇叔里属你六叔学识最渊博,可惜他已不在了。你应多向你六叔学,旨在博学多思才好。”我停一停,爱怜地抚摸他的面颊,“母后要你住在此处,意在如此。”

    涵儿极认真地答道:“儿臣一定不负母后期望。”

    我深深颔首,槿汐轻声道:“太后,九王妃在颐宁宫等候。”我抚一抚涵儿,“母后先回去。”

    他答了“是”。我走远,又忍不住回首,花雨点点,花事如烟中,涵儿的神情气度,越来越像他当年。酸楚的心底漫生出几许温柔,凄凉,却又安慰。

    玉娆嫁与玄汾多年,膝下唯有一女,王嗣无继,不免有些不豫。

    我欲安慰她,想一想,道:“反正予澈育在平阳王府中多年,自幼以你和王爷为父母,不如就继嗣平阳王府也好。”

    玉娆素来极疼爱予澈,不觉含笑,然而她又忧虑,“如此一来,六哥一脉岂非无嗣。”

    我温静而笑,“不妨。我已决定让涵儿入嗣清河王一脉,以承香火。”

    玉娆一惊,大是意外,“赵王是太后膝下独子,怎可入嗣皇室旁支,断断不妥。”

    窗外有和煦的风,秾丽的春色一蓬一蓬盛开在金色艳阳下,绿肥红丰,满目秾艳娇娆。我目光清澈如静湖无澜,“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润儿并非我亲生,我如今置于太后之位,多少人怕我动了私心来日行废立之事废黜润儿。我已推了垂帘之嫌,更要安置好涵儿,以免来日两宫生出嫌隙,伤了母子情分,也可免涵儿卷入帝位之争,毕生不安。只有出嗣旁支,永无继位之可能,才能保住涵儿永生平安。”

    玉娆深深懂得,颔首赞同。

    午后,我已困倦,在颐宁宫长窗的紫檀榻上轻眠些许,梦见玄清依旧清朗温和的笑容,他轻抚我的额头,“嬛儿,已经没有什么能让你害怕。”

    我在梦中惆怅,“如果那一年在甘露寺我们可以远走高飞,我并不稀罕太后之尊。”我停一停,不觉含泪,“你可知道,我终于下旨,让涵儿承继你的血脉。”

    他颔首,“我一直视他如子。”

    他浅笑离去,飞雨逐花。

    我怅然醒转,眼前是颐宁宫陌生而华丽的殿宇,重重珠帘外,有一只燕子轻悄悄飞过,低婉一声。炉中乳白的香烟如一脉游丝幽幽细转,昏黄的斜阳一抹拂过九龙影壁,落进深深庭院。空落落寥无一人,我才惊觉自己已是一朝太后。

    我不过三十余,已是一朝太后。

    太后?我凄然轻笑,再多荣华富贵,不过是披着华裳的孤魂野鬼一般的女子。

    发怔许久,才唤进宫女伺候梳妆。小允子见我醒转,方进来悄悄在我耳边道:“太后,凤仪宫的宫女来回话,今日朱氏听得礼乐炮声,问了是否是新帝登基。”

    我瞧着铜镜里端正的容颜,不觉冷笑,“她还惦记这个?”我徐然起身,“哀家有多加没见朱氏了?”

    小允子俯首回话,“十一年了。”

    我盈盈一笑,“今日皇上登基普天同庆,哀家也该去问候故人。”

    小允子劝道:“凤仪宫空落许久,朱氏名分未定……”

    我理一理衣上流苏,“如何没有定她的名分?”我一笑,“是了。只怕她也惦记着名分未定,所以记挂新帝登基。她还有一丝盼着是齐王登基么?还是想若是晋王身登大宝,或许会赦她出凤仪宫,还是会复她太后名位?”

    小允子忙忙陪笑道:“她是痴心妄想!太后留她性命至今已是宽仁无比。”

    我静静道:“去吧1

    凤辇去得又稳又快,春光如织锦披离,叫人情愿沉醉。凤仪宫外四时花卉如新,金栏玉殿沉静伏在翠柳娇花之中,一点也瞧不出里头已是禁闭十一年之地。

    时光荏苒若流星,一别经年,不知朱宜修已是如何面貌?

    正寻思间,里头的宫女早已得知我要来,朱漆宫门缓缓打开,一溜跪了一地宫女内监。我凭着十余年前的记忆,扶着小允子的手迈进凤仪宫,过了花苑,过了雕花长廊,东侧的偏殿含光殿,西侧的凉风殿,一切如旧。似乎还是昔年景象,我含笑,朱宜修也的确还是昔年的皇后。

    逐渐接近曾经熟悉的昭阳殿,“嗖”地一声从地上飞起几只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得远了,洁白的羽逐渐融进深蓝如璧的天空。我问掌事的宫女,“皇后还是像从前一样盯着这些鸽子看吗?”

    那宫女诚惶诚恐道:“早些年是,如今她眼睛不大好了,便不像从前那样成天望着这些乱飞的鸽子。”她战战兢兢看我一眼,又道:“依太后娘娘的吩咐,这些鸽子老了就再养,总要活蹦乱跳爱飞的那些。”

    我赞许地看她一眼,“很好。”

    她引我向前,“她就在里头。”说罢为我推开殿门,后退几步。昭阳殿里的光线有些暗,我一时有眼盲的错觉,看了片刻,方借着洞开的光线瞧见朱宜修的身影。

    她背对着我坐在窗下,窗早被木板钉得封死了,只留下一个透气的小口子。她依旧梳着端正的凌云髻,那是皇后才许梳的发髻,亦是她往日最爱。明黄朱紫正色的皇后凤衣整齐穿在身上,只是那颜色早已旧得狠了,细看下有些仓惶的稀皱,似她这个人一般,每一毛孔气息都透着过时与颓败的潮湿霉气。

    她静静道:“是你来了吧?”

    我笑言:“你依旧耳聪目明。”

    她淡然:“今日是登基大典,除了你,谁还有闲情逸致来看本宫?”想是许久没有开口说话,她的声线有一丝掩藏不住的枯涩嘶哑,“而且你没有成为太后,又怎会再来看本宫?”她转身,面容的颓败让我在一瞬间有难掩的震惊,她已经那样老,头发已经全白了,早已簪不住华丽玲珑的步遥

    她摸一摸脸,自嘲道:“本宫老得已经吓到你了么?外面那些人和泥胎木偶一样,即使本宫浑身是血,他们也不会多看本宫一眼。”

    我微微一笑,“不怕,谁都会老。”

    她走近我,微眯了眼细细端详我的脸孔,“你还不老,望之如二十许人。和本宫心里一直厌恨的样子没有什么区别。”

    我恬和地笑,“劳您牵挂多年,哀家亦很荣幸。因怕您忘了哀家的样子,所以不敢老去。”

    她的目光陡地凌厉,停驻在我青丝云鬟之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拨开我的发髻一捻。她一惊,“你已有那么多白发1她侧首沉思,“本宫记得你不到四十岁。”

    我拢一拢发髻,平静看着她,“还好,发髻梳得高,花宜手巧会得染黑,不细看也瞧不出来。”

    她缓缓笑起来,起先只是一缕笑意,渐渐笑容渐浓,终于扼制不住笑出声来,“甄嬛,看来这些年你的日子也不好过1

    “还好。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

    我早已吩咐了人不许跟进来。外头小允子听得动静,终于按捺不住赶了进来,正见朱宜修笑得不止,不由怒喝道:“大胆!竟敢在太后面前失仪,还不跪下1

    朱宜修冷冷瞧他一眼,只那一眼,便尽显皇后应有的高贵风仪。“皇帝即位,她是生母便是圣母皇太后。昭成太后懿旨‘朱门不可出废后’,皇上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先帝正宫,如今便该是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是东宫,圣母皇太后是西宫,嫡庶有别,过了这些年,还是该她甄嬛拜见哀家才是。”

    良久的沉默,她的气势风度一如当年,仿佛还是那个高高凌位于凤座之上的皇后,等我跪拜如仪。

    我的笑意似一朵稀薄的花。小允子会意,“娘娘好糊涂!先帝生前太后已是皇贵妃,摄六宫事,位同副后。如今登基的四殿下并非太后所生,怎会有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之别?当今皇上只尊咱们这独一无二的太后。”

    皇后浑浊的眸光如利剑般倏地一亮,“你说什么?登基的不是皇三子?1她似不可置信,“你竟不让你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天下竟有你这样的母亲1

    我轻轻拨开她的手指,曼声道:“当皇上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后宫几多算计,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楚。哀家可怕极了自己的儿子将来娶上您这样的皇后,算计得先帝几乎断子绝孙。”我轻笑看她,“皇后,您息怒。”

    她缓缓吸一口气,旋即恢复素日的淡定高远,沉稳道:“无论是哪位皇子登基,哀家都是太后。即便会被你甄嬛困在昭阳殿一生一世,哀家也是太后!名分之数,不是你甄嬛可以改变。”

    “您放心。皇帝纯孝仁厚,必定不会不顾您的名分。”我笑盈盈觑着她,“昨日哀家已与新帝商定,依旧尊您是皇后。礼部连徽号都拟定了,便是‘温裕’二字。温裕沉密,最能彰显您的品性了。”

    朱宜修素日沉静如石的仪态在一瞬间如潮退去,她厉声喝道:“你好毒的心肠!兄终弟及或弟终兄及才能尊先帝正宫为皇后,哀家为皇帝嫡母,你竟压哀家为皇帝平辈,岂非叫世间笑话皇家无法度尊卑可言?1

    “还有一样您忘了说,若先帝正宫是当今的晚辈,那也只能是尊为皇后另居别宫。所以,您若以为哀家压您为当今的平辈或晚辈都无妨。”我笑颜温婉,“而且世间之人也不会笑话!宫中多年只知哀家而不知皇后,皇后实在不必担心是否有人会耻笑皇后。你只需自己心安即可。”

    她惊怒交加,容颜似要破碎的布絮,颤抖而狰狞,“昭成太后要先帝亲口答允‘朱门不可出废后’,先帝尸骨未寒,你竟敢压制正宫如此!他日你与先帝黄泉相见,将以何面目面对先帝与昭成太后!百官竟能容许你如此践踏先帝颜面1

    我端然坐上她素日升座的凤座,以目光凌驾于她,缓缓道:“哀家这样做正是秉先帝旨意,顾全先帝的颜面。先帝的确答允昭成太后‘朱门不出废后’,所以您还是皇后,以后也一直都会是皇后,连死也不会改变。先帝说过与你‘死生不复相见’,若你成太后,他日必得与先帝同葬陵寝,岂非要先帝食言,魂魄不宁。而且,他日即便到了黄泉,想必先帝也不会与你相见的,所以你实在无需担忧以何面目见先帝,因为在先帝面前你早已无面目可言。所以哀家会按先帝生前所言,先帝与纯元皇后同葬景陵,你死后以贵妃之礼葬入泰陵,与早死的贤妃、德妃作伴。”我以手支颐,漫不经心道:“你是先帝生前最厌弃嫌恨之人,百官绝不会有异议。何况,你长久以来都是有名无实的皇后,顶皇后之名以贵妃礼下葬,也很合宜。”

    她怔怔地,微干的嘴唇喃喃地张合,“死生不复相见?皇上真的这样说?”

    殿外春意迟迟,无尽春光似一幅工笔描绘的画卷,我的声音在着温然春意里显得格外清冷,“先帝恨毒了你。你害死他毕生最爱的纯元皇后,害死他那么多孩子,他肯保全你皇后的名位已是勉强,怎愿再见你歹毒心肠。”

    她的目光如冰锥,似要将我身体戳裂,“到底是先帝恨毒了我,还是你恨毒了我?”

    “没有温裕皇后,何来今日的甄嬛。哀家能有今日,全是由皇后您指点历练,自然感恩戴德,尽力保全你此身荣华。”我低低道:“只是哀家已是太后,秉承先帝旨意就得替先帝成全你,他日史书工笔,乾元朝有四位皇后,却只有三位太后得享太庙祭祀。先帝会让你生生世世都是皇后,永不超生。”

    她不语,绝望的气息迅速淹没了她。仿佛一息之间,支撑她身体的所有力量被一丝丝抽走,她缓缓走到方才的窗下,软软跌坐下去,再无声息。

    我环视昭阳殿,富丽缠绵的雕画显得空洞而死寂,缓缓道:“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里日月长。昭阳殿,当真是好地方。”我扶住小允子的手离去,再不回顾。

    次日大典,皇帝封端贵妃为端康贵太妃,德妃为和敬德太妃,贞一夫人为贞怡太妃,庆妃为庆恭太妃。我在颐宁宫含笑受礼,亦安排下寿祺、凝寿、长寿等宫予她们居祝礼仪甫过,却见小连子匆匆赶来,我还以为是贞怡太妃不适,便问:“是贞怡太妃又哭晕过去了么?”

    德太妃眉间微生悯意,举起绢子点一点眼角,叹息道:“燕宜为了皇上龙驭殡天伤心得水米不进,若弄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庆恭太妃忙笑道:“二殿下已去陪着开解了,贞姐姐顾念儿子,也必会保养身子的。”

    二人正议论,小连子附耳低语几句,我微一蹙眉,只道:“知道了。”

    德太妃问我:“怎么了?”

    我伸手按一按发髻上因素服而佩戴的白银簪子,淡然道:“温裕皇后薨了。”

    德太妃手中端着的茶盏一动,几乎洒了出来,“什么时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