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狭路相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更新) 第三十七章 (更新) 第三十八章 (更新)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一更) 第四十一章 (二更) 第四十二章 (三更)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一更) 第四十八章 (二更)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修)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补昨天二更)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77章 二更(福.利小番外)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补更)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八章 (后半段已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六章 (一更) 第九十七章 (二更) 第九十八章 第九十九章 第一百章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百零五章 (补更)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百零八章 第一百零九章 第一百十章 第一百十一章 第一百十二章 第一百十三章 第一百十四章 第一百十五章 第一百十六章 第117章 后来1 第118章 后来2 第119章 后来3 第120章 后来4 第121章 后来(完)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三章 (修)
《[明]狭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更新时间:2024-01-15 17:26:57
字数:1156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明]狭路相逢 !

    就在第二天,瞿式耜一封奏折把温体仁给参了,“皇上,臣以为造成陕西等四地的动.乱,礼部左侍郎温体仁应该要为此负责。藩王府被洗劫一空,而藩王与家眷更遭到了杀.害,这都是源于温体仁的办事不利。他急功近利,才会民导致民.众的情.绪.失.控,让他们铤而.走.险地闯入藩王府。若是四地发生哗.变,温体仁难辞其咎。”

    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徒弟,他上来就把屎盆子往温体仁的头上扣过去了。原来就说过,大家本不看好皇上的旨意。让藩王拿钱,那些人根本不会给,现在出事了,这个时间倒是正好。

    皇上正好需要一个替罪之人,总不能说皇上是错了吧。说皇上有错这种蠢事,章允儒光明正大地隐射了,所以就被夺了官,他们当然不能再傻一次。现在瞿式耜在钱谦益的授意下,主动给皇上臣找了一个台阶,请您不要客气地就下来,顺便把温大人也给处理了。

    瞿式耜的话落下之后,后头的人都知道这事情其实源头在钱谦益身上。但看温体仁不顺眼的人不少,那天他可是把刑部尚书与吏部尚书都给得罪了。

    于是吏部尚书王永光也在后面随了一句‘臣附议’。温体仁这人太气人,他手下的章允儒就那样被炮灰了,自己这口气还没有出,如此好的机会不抓住,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下手。

    大家看见王永光也说话了,既然吏部尚书都附议了,那我们也不用等了,于是又是一连串的人都附议了下去。好像温体仁真的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这次的藩王被杀事件,就是他的全部责任。

    要说在明朝,被言官参一两本也是寻常的事情。哪怕朱由检并没有将言官大换血,他们还有一些是朱由校时期倾向魏忠贤的人,现在基本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说话,但是终究还是在有些位子上换了新面孔,他们对于参人一事十分积极。

    “温卿家,你看这事情,应该给朕一个什么交代呢?”朱由检在上头也不动怒,好像民变什么的根本就影响不了心情。从下旨开始,他就知道藩王们不会轻易地拿钱出来。当流.民知道了他们有钱,而皇上都说了要将一些土.地还给百姓,如果这些藩王还无动于衷,那么流.血事情就十有八.九了。“你就当庭自辩一下吧。”

    自辩好啊!大家一听也高兴了,我们这群人还说不过你一个人嘛。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了,就等着抓住温体仁的漏洞。

    温体仁却不慌不忙地从衣袖中取出了一份奏折,“臣才疏学浅,承蒙皇上委以重责督办藩王捐款一事,也从不敢怠慢。而陕西等地的流.民冲.撞王府事件,实非臣所愿。”

    大家心中暗自嗤笑。这是废话,你还能想要灾.民.动.乱不成,都眼神调侃地瞥着温体仁想要看他怎么绝地大反击。

    “温大人,你嘴上说的绝不敢怠慢,就是放出大话来,说藩王马上就会还.地.于.民,才让流.民围住了王府。若非你一味诱导灾民,说藩王会马上还给他们土.地,也不会让藩王们在各个王府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被残.忍地杀.害。”

    “那么依照钱大人的意思,应该怎么办?”温体仁冷眼看着钱谦益,这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古语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应当谋定而后动,像是温大人用这样的紧迫手段,自然会造成□□烦。”钱谦益笑地和善。大家都明白这次的事情,要不是温体仁隔三差五地催促,流.民们也不会那么轻易就相信了自己真的会要回土.地。“所以说,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是啊!徐徐图之才是上策。”后面又有人符附和了,“钱大人说的有道理,国事不是儿戏,怎么可以操之过急,这样急躁的心态下,如何可以担当重任。”

    “就算是温大人想要办好皇上的吩咐,也要考虑一下实际的情。怎么可以空口承诺了百姓,他们都是相信了温大人的话,才会等不及了冲入王府的。”

    “哼!”温体仁也没有看那几个帮腔的人,“徐徐图之?你们自然是等的起,住的是京城官邸,拿的是朝廷俸禄,但是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可是每日露.宿.街.头,也不知道下一顿是什么。让他们等,恐怕等来了一堆的尸体,你们才满意吧!”

    温体仁没有给他们继续插话的机会,马上接着说,“臣既然负责了藩王捐款一事,就必然全心投入其中。各位都说这个事情要慢慢来,是因为藩王没有准备好。皇上从发下圣旨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五天了,就没有一个藩王做好准备的。哪怕他们不是按照旨意上的抽取封赏的四成上捐,那么也可以每个人捐出一百两银子,想来这点钱藩王们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拿出来,一个铜板也没有。

    各位大人,你们以为藩王没有钱?四个被抢了的藩王府是被抢走了许多的东西,但是锦衣卫们赶去捉拿闹事者的时候,也同样找到了各个藩王们的账本,还有他们满屋子的金银古董。如果面对这些账册,你们还是说他们没有准备好的话,温某也不知道他们要准备到什么时候!留着这钱不愿意赈济灾民,根本就是抗旨不从,罔顾上意!”

    温体仁把手中的折子呈给皇上,朱由检看了之后,只是微微摇头,这个数字比起福王是差了一点,可比起朝廷的财政却是好了不少。虽然这些年来朝廷也会拖欠藩王们的银子,但是他们的田地不少,那上面出产的东西,可全部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光是这四个王府的东西加起来,就可以让流.民撑上一两年的。

    也难怪史上李自成打.劫了福王府,让他几年的军.饷都有着落了。

    “你们也看看吧。”朱由检让王承恩把奏折给王永光先送了过去,然后在大臣们中间转了一圈之后,大家诡异地沉默了。

    温体仁的这一手也狠了一些,王府的人刚死了没有多久,你就把人家的家底摸了清楚,这些钱都是在打皇上的脸。真实的证据到手了,就是因为藩王有钱又不拿出来,才会造成了后来发生的闯府事件。

    “各位大人,你们说地徐徐图之,若是建立在诸王府都如此有钱的基础上,恐怕等着我们的就不是他们来捐银子,而是他们都像福王学习如何谋反了。”温体仁话说十分刻薄。当他走到了了这一步,早就已经不与钱谦益的东林一党和睦相处了。

    “此次的动.乱,温某确实有责任,就应该更早些请这些王爷们把银子捐出来,那么也不会让百姓们在失望之下铤.而走.险了。如今那些闹.事者都大部分都已经被抓。臣恳请皇上,只诛带头之人,放过那些跟从者,他们也都是因为生活太艰难了才会犯下此事。而四个王府的土.地,就此分给灾民们,如此一来,百姓看到皇上的宽仁,也不会被有心之人挑拨,造成更大面积的动.荡。”

    “这也是个办法,百姓们不容易,那就只诛.杀挑事之人吧。钱卿家你以为如何呢?”朱由检微微笑了一下,反问了钱谦益,“可还有什么更好的注意,不是说了要用温和的手段,这方面你就帮衬着一下温卿家吧。朕听闻你在江南素有才名,这样吧,你拟一份告知书,劝劝那些百姓不要着急,再写一份给那些宗室发去,晓之以大义,让他们明白百姓的日子不容易。也与他们说明白了,要是他们不拿银子,朕也是控制不住有些小人会故意去挑.唆.百.姓,让他们做出什么祸.事来。这点温卿家没有把握好,你可是一定要劝住他们!

    还有,着曹化淳回京,让他去帮着统计一下各个藩王府都有多少存钱吧。朕不是要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现在先说个清楚,哪里的地是他们的,免得日后朕想要开垦荒地的时候说不清楚。还有先让朕有个准备,万一要是遇到了代王那样的情况,朕也能够帮着追回损失。”

    钱谦益这次是哑巴吃黄连,只能接下了这个任务。自己没事招来了这么一个既没有实权,又没有油水的活,何苦来哉。而且要是再出了事情,责任还要分一半,不对,看情况是自己八分,温体仁两分。

    “至于温卿家,此事也是他预料不及的,不过事情发生了,也不能推卸责任。就罚俸三个月,这笔钱也一同捐入国库中,为安顿灾民用。这样也是成全他为民着想的心。”

    这场针对温体仁的弹劾事件到了这里,算是不了了之。皇上已经这么说,可见他是下了决心要拿到银子。如今藩王们的账册都到手了,证明了都是他们的错,那还能说什么。而朝臣们是绝不敢为了藩王开口的。

    代王世子是被请入京城的,他的父亲那日外出才得以幸免,但是他父亲的身体不好,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是病危在床了,不久就一命归西了。比其他三家的家人全部被杀了的惨.状,代王的世子倒是活了下来。朱彝经这个十岁不到的少年,就被朱由检召入了京城。

    前面说了,四个王府都被抢了,损失很大。代王府里也差不多什么都不剩下了。朱由检出了几个王府的丧葬费,也怜惜朱彝经,就破了先例。说你就先来京城吧,皇上招待你。

    温体仁对此不予置评,他不想知道皇上是想把人就近看管,怕这个人在死了一家子之后,脑子发热做出什么威.胁.朝廷的事情来,还是对于藩王还有另外的招术。

    总之经此一劫,其他的藩王们突然之间就悟了,对于温体仁派人去收银子,曹化淳去查清账目的事情,也没有前面那么抗拒了。现在的情况就是皇上不在乎有动.乱,反正抢的是藩王府,百姓们知道皇上的态度,总不能上京城去闹吧。要钱还是要命,你们自己看着办,皇上也不是万能的。

    而温体仁在背地里琢磨,这些带头挑事后被杀了的人是不是朱由检暗中收买的?所以才把这个动乱控制在闹了事情,但是不会过火的范围里。可是即便如此,这样的招术的确是铤而走险,万一要是有个人抽抽了,真的想要号召大家一同反.了.朝.廷怎么办。

    哎,想要弄钱来,怎么可能不冒些风险,然而若是想要割别人的肉,那么流.血也是必然的。皇上的心够黑,才能把钱给弄到手。不过这也是在大明朝,藩王们没有兵权,也没有参与政事的权力,就是往废了里头养。其实只要坐龙椅的人够没脸没皮,拿着他们来第一刀再好不过。

    为什么是第一刀,温体仁明白自己还是要仔细谨慎一些,宁可清贫也不能被朱由检盯上。因为很多的官员虽然俸禄低,但是各个派系与背后的大商人都牵连着。现在皇上还根基不稳,等看吧,到了他手握兵权的时候,就是这些人也要倒霉的时候了。

    ****

    接待朱彝经的是吴无玥,他主要是为朱由检打前站,看看这人身上的伤怎么样了,然后心理创伤怎么样了。说起来吴无玥都快要被变成专业养孩子的人了。一个小的雨佑仁,还有一个被洗脑中的李定国,这次又来了一个十岁的朱彝经,他与雨化田这个宅子算是热闹。

    这个时候马钱子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个从小走南闯北,善于各种方言的人,他也有满肚子的故事,可以给李定国与朱彝经长长见识。与吴无玥有时候光怪陆离的故事不一样,马钱子的故事都是最底层百姓的生活,让这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少年,充分明白了什么叫做民生疾苦,而各地风俗都有不同。

    等到朱彝经真的见到朱由检的时候,已经是他入京的第十日,与想象中不同,乾清宫的布置甚至没有代王府的富贵,朱由检穿了一身暗色的常服接待他。

    “臣朱彝经恭请圣安——”朱彝经是惶恐的,他从小在王府长大,也没有真的跪过谁,对于进入京中看到皇上之类事情从来就没有想过。而痛失双亲后的悲苦,没有兄弟的朱彝经也无人诉说。

    虽说这几日在吴无玥那头放松了些,但是当被朱由检亲手扶住了要跪下了身体,然后被他揉了揉脑袋,听到他说,“代王这一支虽然与朕在血缘上已经远了,但是我们总是一家人。彝经受此大难,朕总是有责任的,你若是想要哭,就哭出来吧。”

    朱彝经的泪水突然就刷地下来了,他也顾不上太多,看到如此温柔的朱由检,一下子就在他的怀中哭了起来。

    在这段日子里面,他隐约明白了自家人的死其实是咎由自取,他们过的太好,而百姓过的太苦,父王又不赈灾,才出了大动乱。

    但是他只是一个孩子,就算从山西入京一路中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生活,但是他还是悲痛,想要去恨谁,更想要去怪谁。为什么皇上不能早点安置百姓呢?!以为会见到皇上在京中大鱼大肉,谁想到事实证明了,皇上的日子还没有王府好,这样的话他所有的怨怼又要向着谁去。

    而被朱由检这句话一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朱彝经就没有任何形象地哭了,自然也不会多想这么做是不是冒犯天颜。

    等着朱彝经哭了半响之后,朱由检让王承恩打水进来,亲自为他把脸上的鼻涕眼泪给擦干净了。“彝经,朕比你也就大了六七岁,不论辈分的话,朕算是你哥哥了。你在京中就安心地住上一段日子。让你住在宫外雨大人的宅子里头,是朕不想要拘束你,在宫里面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谢皇上。”朱彝经哭的清醒了之后,反而不知道手应该往哪里放了,他其实更加想要问,皇上让他入京究竟因为什么。

    朱由检温和地看着朱彝经,为他整了整衣衫,“你年纪还小,要是想开府,就在等一段时间。哎——,说起来也是你父亲没有明白朕的意思。让藩王捐款的事情,朕怎么可能一刀切呢。每个王府的情况都不一样,当然是要根据大家的情况来的。”

    正说着话,王承恩来禀告了,徐光启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吧。”朱由检又看向了朱彝经,“今天你留在这里用膳,徐大人带了一些好的吃食进来,你也尝尝,朕估摸着你以前没有尝过。”

    徐光启也被赐了做,这顿饭算是三个人一起用,而上的正是土豆大餐。

    雨化田那里也被分到了一些土豆大餐,这个东西见是见过,但是吃的人不多,他尝着味道居然不错。眼神微微顿了一下,这个时候把这个朱彝经弄进京城了,又加上一个徐光启,就要走第二步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